《以美之名》呈現出醫療劇的新樣態
醫療劇是職場劇經久不衰的類型,從上世紀90年代的港劇《妙手仁心》到新世紀之初的日劇《白色巨塔》、美劇《實習醫生格蕾》,不知有多少80、90後的電視兒童是因為看了這些作品而樹立起救死扶傷的人生理想。而2012年的《心術》和2023年的《問心》,作為國產職場劇,也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最近播出的《以美之名》,關注的是與大眾日常生活距離更近的“醫美整形”,搭配姚晨、賈靜雯“相愛相殺”的雙女主敘事,呈現出醫療劇集的新樣態。據悉,該劇於4月20日在奈飛Netflix上線,中文語種版本覆蓋海外193個國家和地區,為世界提供了壹個“看中國職場女性”的窗口。
“如何平衡”的難題留給他
從醫療的角度來看,劇中存在著女主角把白大褂當時裝敞著穿、手術消殺程序不規范等有失嚴謹之處;從編劇的角度來看,作為劇情主線之壹的兩家醫美機構的“正邪之爭”以及連帶著的醫學院往事,難免有些浮誇和故弄玄虛;從美容整形的社會性議題來看,劇中的部分情節和台詞偶爾也有說教之嫌。然而,瑕不掩瑜,《以美之名》依然是壹部在各個方面均達到水准線之上的作品,敘事節奏流暢,人物弧光完整,表演准確生動。
劇集最亮眼之處在於清新明快的職業女性群像:壹方面,不同性格和年齡的女性如何在事業之中實現自我價值;另壹方面,她們又在愛情、友誼、親子等關系之中獲得愉悅。更為重要的是,事業和家庭如何平衡的人生選擇,這壹次終於變成了拋給男性角色的問題,同時男性角色也確實做出了努力和改變。
她們選擇“共同進步壹小步”
劇集讓男性角色做出改變,並不意味著這是壹部所謂的“女性爽劇”。與2005年左右出現的“女尊”“女強”網絡小說所倡導的女性接替男性,成為強者不同,近年來對於“慕強”的指責和批評在社會群體中響起,女性不再追求和適應舊有的規則,而是去想象和開創新的規則。
在這部劇中,喬楊(姚晨飾)作為天才醫生雖然有恃才傲物的壹面,卻並不要求所有人都遵守她的標准;周靜雯(賈靜雯飾)作為後天努力的“地才”,雖然有敏感自卑的壹面,卻也能夠真誠豁達地欣賞技術精湛的同行;甚至在劇中承擔反派角色的李起(代樂樂飾),城府固然深沉,手腕固然圓滑,卻也並無“趕盡殺絕”之心。
在志趣和事業的這片天地裡,她們更傾向於選擇大多數人“共同前進壹小步”,而非自己踩著他人的肩膀“前進壹大步”。與此相關,劇集為她們安排的相互妥協與退讓,既不以天真、軟弱、情緒化等陳詞濫調作為解釋,也沒有落入同為女性就必然彼此理解、互相幫助的新窠臼,而是指向了共同前進壹小步所必需的求同存異,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
“壹個人可以,但有你更好”
劇集在事業之外也為兩位女主人公營造了松弛的情感關系。或者說,劇中的情感關系讓位於事業之選。周靜雯和秦歸(袁弘飾)既是夫妻,也是贰人所在的民營醫院格睦的共同創始人。這樣的設置壹方面讓敘事線索更為集中,也讓女性創業的典型處境得到了更為清晰地呈現。
在劇集的前半段,作為老板的秦總(秦歸)和作為骨幹醫生及老板娘的周主任(周靜雯)在經營理念上有分歧;作為丈夫和妻子,兩個人對於共同經歷的最幸福時刻的記憶也南轅北轍,因此周靜雯提出離婚。出乎意料的是劇集並沒有將焦點放在兩人的離婚上,而是通過職業身份的轉換改變了兩人的關系:為了格睦的穩定經營,周靜雯提出讓秦歸將所持股份全部轉讓給她,秦歸從股東變為總經理。對於這個建議秦歸不由反問:“那我在格睦算什麼?”周靜雯回答:“歡迎來到我的世界。”這句回答的巧妙之處在於,其中的“我”既可以是過去作為老板娘的“我”,也可以是未來作為老板的“我”,而你需要通過新的身份來體會“我”曾經歷過的壹切。
職業身份的變化促使秦歸重新認識周靜雯的處境,於是離婚沒有成為關系的終止,反而催化了情感的新生。至於喬楊和陸子游的辦公室戀情,既不狗血也不甜寵,在日常的詼諧之中呈現了“壹個人可以,但有你更好”的明亮狀態。或許也可以說,這樣的處理是過於理想化的,甚至是懸浮的,然而松弛所意味的模糊也未嘗不是真實的壹種。在現實生活中,許多關系本身就是難以被准確定義的。
套路化削弱了探討深度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