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中国年轻人 已经开始得糖尿病了 甜蜜负担
坏生活习惯,在恶性循环
糖尿病蚕食的不只是寿命,更是日复一日的生活质量。
2 型糖尿病往往伴随“温水煮青蛙”般的并发症——有人一开始只是视力模糊,像蒙了层薄纱,最终突然失明;也有人肾脏长期泡在高糖血液中,慢慢走向衰竭 [3]。
对年轻患者而言,情况可能更糟。一项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涉及 1590 名样本的研究显示,18-40 岁糖尿病患者出现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 40 岁以上患者 [8]。
在医学上,“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常用来衡量因病损失的健康寿命 [9]。GBD 数据显示,中国 15-39 岁人群的 2 型糖尿病 DALY,从 1990 年的每十万人 110.3 人年,上升至 2021 年的每十万人 297.3 人年,翻了 2.7 倍 [1]。

不少患者被困在高血糖的牢笼里,连最基本的饮食自由也会被剥夺。
多吃一口米饭,血糖飙升;少吃半碗,又头晕目眩。视力模糊时,眼前的饭菜只剩下一团模糊的色块。这种“吃也不是、不吃也不行”的困境,正是很多年轻人未来可能面对的现实。
更多的年轻打工人每天吃饭都在精准踩雷,他们最爱的外卖组合,无肉不欢叠加碳水炸弹不说,还高油高盐,几乎没有新鲜蔬果。而在早发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里,高红肉饮食和低全谷物摄入的影响都不小 [5]。

糖尿病的风险,也远不止餐桌那一端。空气中的 PM2.5 可能会通过引发慢性炎症,让胰岛素越来越“叫不动”细胞,悄然推高糖尿病患病概率 [5][10]。
吸烟的危害则更直接,既增加年轻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也容易引发并发症甚至早逝 [11]。女性还需承受二手烟额外负担,其导致的 2 型糖尿病死亡率甚至高于主动吸烟 [12]。
空气中的烟雾无孔不入,生活里的压力步步紧逼。久坐、加班、外卖和烟雾,成了年轻人的日常循环。直到诊断书上的血糖数字变成生活的枷锁,才忽然发现,连好好吃顿饭,都成了一种奢侈。
更别提当糖尿病在 30 岁就找上门,未来几十年都要与医院账单绑定,可能工资刚发下来,药费就先划走小两千,只能盯着账单苦笑:
别人攒钱买房,我攒钱买药。
本文科学性已由女王大学病理及分子医学硕士伍丽青审核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