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比預想早得多"終結" 科學家指出時間段

宇宙的“終結”或許將比人們之前預想的早得多,不過暫時仍無需驚慌。根據荷蘭拉德堡德大學(Radboud University)科學家近期發表在《宇宙學與天體粒子物理學雜志》上的研究,宇宙最終的消亡時間被重新估算為約10的78次方年,也就是1後面跟著78個零。雖然這個數字仍然極其遙遠,但與之前普遍認為的10的1100次方年相比,時間上縮短了不少。


研究首席作者法爾克(Heino Falcke)表示:“宇宙的最終終結時間比我們過去的估計早得多,但幸運的是,它仍然需要極其漫長的時間。”這項研究的出發點,是為了計算宇宙中最“頑強”的天體——白矮星——將在何時徹底消亡。

科學家以霍金輻射為理論基礎展開分析。霍金輻射是由已故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理論,指出即使是黑洞也會因不斷釋放微弱輻射而最終蒸發殆盡,壽命並非無限。

拉德堡德的團隊將這壹原理推廣到宇宙中的其他天體,並發現天體的“蒸發時間”與其密度密切相關。這使得他們能夠首次估算出壽命最長的白矮星的理論消亡時間。該研究的合著者蘇伊勒科姆(Walter van Suijlekom)說:“通過提出這些極端問題,我們希望能推動我們對霍金輻射的理解,也許有壹天,我們能揭開它真正的機制。”

當然,人類自身更可能在遙遠的未來早早走向滅絕,而不會有機會親眼見證宇宙的終結。科學界普遍認為,再過大約拾億年,太陽將變得過於熾熱,海洋會開始沸騰,地球將不再適合生命存在。再過大約八拾億年,太陽將擴張為紅巨星,最終吞噬地球這個早已貧瘠而荒蕪的星球。

這項研究發布的時機也頗為引人關注。就在幾周前,另壹項研究指出,構成宇宙約70%的神秘力量——暗能量——可能正在減弱。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暗能量是恒定存在的,這是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其相對論中提出的“宇宙常數”概念。


如果暗能量確實是恒定的,宇宙可能會無限膨脹,變得越來越稀薄、寒冷、寂靜,最終走向“熱寂”的終局。但如果暗能量隨時間減弱,宇宙可能會停止膨脹,並在某壹時刻經歷“大坍縮”,朝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崩潰回去。

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宇宙學家伊沙克-布沙基(Mustapha Ishak-Boushaki)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壹切的終局都變得有可能。我們是否應該感到欣慰?我說不好。”

全球多個研究機構也在密切跟蹤暗能量的表現,並將在未來幾年陸續發布相關數據。歐洲航天局的“歐幾裡得任務”(Euclid Mission)是其中最受矚目的項目之壹。這項耗資15億美元的觀測任務於2023年發射,配備了幾乎完美的3英尺11英寸主鏡、6億像素的可見光相機和6400萬像素的紅外成像光譜儀,其視野范圍約為兩個滿月大小,將用於詳細繪制宇宙結構,進壹步揭示暗能量的本質。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