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式的网红旅游,别带偏了地方经济

“特种兵旅游”本质上不是旅游,而是一种畸形的互联网流行文化。匆匆而来的“特种兵”们在意的,不是地方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更不是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而是扎堆跟风加炫耀的快感。
撰文丨关不羽
又是一个到处堵车、人挤人的“五一”假期。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宏观数据相当喜人。
不过,最吸引眼球的可能不是数据,而是地方政府接待游客的“奇招”。
新晋网红地区重庆市荣昌区政府食堂对社会开放,成了游客的打卡点。荣昌开了个头,多地政府跟进,成了今年长假新闻中的热点。对此,网上也产生了争议。头部网红胡锡进提出了批评,认为荣昌区政府开放食堂,有挤占民企市场、不公平竞争之嫌。
胡编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不过也得看具体情况。如果游客人数远远超出了本地餐饮的接待能力,政府开放食堂作为应急措施,算是无奈之举吧。不了解具体情况,所以不予评价。
比政府应不应该开放食堂更重要的是,政府对网红旅游的热炒如何应对。不要高估网红旅游的经济价值,最怕的是,舍本逐末,带坏了假日的旅游市场。
01
假日经济发展迅猛,年年新高,形势喜人。但是,人流增长并没有如预想中带动旅游经济的强劲发展。
2024年,中国旅游产业的总体态势是“旺丁不旺财”。A股32家上市旅游企业中,14家企业的营收同比增长,实现利润同比增长的仅10家。和旅游经济息息相关的航空、酒店,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三大航司的旅客周转量均超过了2019年水平,却还是巨亏。酒店行业的情况同样不尽如人意,头部企业整体RevPAR(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全年都在下降,业绩表现不佳。
显然,和节日景区人满为患的热闹景象相比,旅游经济的表现有点冷。旅游市场增量不增利、人旺财不旺的反差,源于人均消费低,低得几乎“贴着地面飞行”。
今年“五一”5天,游客日均消费仅114.8元。账面上比去年多了1块钱,但是考虑到去年下半年提振消费的政策,真实的人均消费还有可能略低于去年。国内游客一直很省,现在更省。省到极致的“穷游”,不做游客做“难民”。“难民风”游客出现在香港。
今年“五一”,香港媒体调查发现,位于北京道的麦当劳分店在凌晨时分竟有约50人留宿。店内环境嘈杂,多个行李箱随意摆放,许多游客趴在桌上或躺在椅子上。职员对此并未出言阻止,似乎对此现象感到无奈。港媒称这些人为“麦难民”。
“麦难民”的行为是否妥当,仁者见仁。可以肯定的是,“麦难民”对香港旅游经济是没什么贡献的。其实,国内的“特种兵”也没比“麦难民”好到哪里去。
02
“特种兵旅游”是疫情后大学生群体中兴起的,特殊情况下情绪宣泄式的暴走可以理解,久而久之却成了时髦的网红行为。
“一日跨三省”、“20元玩一天”之类的社交媒体炫耀、攀比成了网红捷径。各种不求玩好只要打卡出片的所谓“攻略”蔚然成风,向各个年龄段扩散。昔日明知有坑也要跳的老年低价团玩家也“重拾青春”,蠢蠢欲动。
于是乎,老老少少的“特种兵”在假日出游的人潮中异军突起,为景区爆满、高速堵车添砖加瓦,为出游人数“锦上添花”。
站在假日旅游经济的角度看,这些“暴走的特种兵”是妥妥的负能量。他们占用了当地大量公共资源,拉低了假日旅行的整体体验。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