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时代终结,美国人购物梦破灭了
不过,根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经季节调整后环比下降0.1%,将年化通胀率拉低至2.4%,比2月的2.8%显着回落,也低于华尔街普遍预期的2.6%。核心通胀(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录得年增2.8%,为202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从具体项目来看,能源价格大幅下跌是推低整体通胀的重要因素。
即便如此,市场反应不如预期热烈。美股期指在数据公布后大幅低开,美债收益率也出现回落。华尔街分析师指出,上述CPI数据可能相对“滞后”,真正影响通胀的变量是接下来关税对商品价格的传导。
中国商家如何突围?
特朗普政府数次对华提高关税后,Temu的应用商店排名有所下滑,但这家平台已经未雨绸缪。
早在去年,Temu就加快布局“半托管模式”——不再单件直邮,而是通过海运将商品批量运抵海外仓库,再从本地发货给消费者。这种策略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也降低了对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依赖。市场数据显示,目前Temu在美国市场约有20%的订单实现了本地发货。
相比之下,依赖空运直邮的Shein受影响要大一些。不过,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Shein选择保持战略定力。其拥有独特的垂直整合模式,允许工厂控制制造的方方面面,使得它们能比其他零售商生产更小批次的产品。广州市商务局表示,Shein正持续加码投资广州本地供应链,以提升国内制造与海外投放的反应速度。
与美国消费者陷入“末日”般焦虑不同,中国供应商表现得相对冷静。中国企业的“稳”源于其成熟高效、难以替代的供应链体系。关税落地前,当美国买家为了抢货、抢舱位而四处奔走时,中国南方的工厂早就开足马力应对订单暴增。

◆广州一家为Shein供货的纺织厂内,大量成衣包裹堆积如山。
目前,一些出口企业已开始调整策略。据悉部分宁波的文具出口商已恢复对美发货,新增的关税由美国客户自行承担。《凤凰周刊》在一个外贸行业微信群中看到,不少商家正在紧急寻找新的货代渠道。有人称,“我们的货代通知暂停收货一周,美国业务部直接原地放假”。
不仅小商品背后的供应链感受到这波突如其来的“抢单潮”,传统制造业也察觉到某些客户的提前布局。
从事传统制造业出口的陈女士对《凤凰周刊》表示,过去她所在工厂的订单还算稳定,但最近一位客户突然临时下了大额订单,让她有些出乎意料。“我们卖的不是高频消耗品,平时不会有那么快的损耗。”她分析说,“客户可能是担心未来双方加税导致成本飙升,所以提前囤货。”
陈女士坦言,即便美国关税战已经打响,她对出口外贸的前景仍保持乐观。“中国本身是制造业大国、强国,虽然对外贸易有风险,但我相信国家、相信政策可以撑得住。贸易失衡或许是短期问题,而各个方面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也有商家选择主动调整市场布局,将业务逐步转向非美市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有中国商家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