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是悲劇,第贰次是笑劇"?(圖

1848年巴黎工人和激進分子在“六月的日子”裡失敗後,溫和自由派急需壹位既能維持秩序,又能維護革命政治成果的人物。他們覺得鍥而不舍的密謀家路易—拿破侖·波拿巴就是自己需要的人。


路易—拿破侖最後壹次冒險是試圖在布洛涅海岸登陸,結果他和追隨他的武裝人員在沙灘上被俘虜。路易—拿破侖被判終身監禁,關在壹個要塞裡。1846年,他趁要塞修繕時裝扮成建築工人逃了出來,流亡倫敦。

1844年,他出版了在獄中撰寫的壹本書,宣揚靠成立國家補貼的儲備機構和建立勞工聚居地消除貧困,因而受到工人擁戴。他還爭取到了溫和派的支持,他宣稱自己“渴望秩序”。

路易—拿破侖給人的印象不佳,用梯也爾形容他的話說,很多人覺得他是個“蠢家伙”。對法國人來說,他是壹個外鄉人(路易—拿破侖流亡德國期間在當地上學,講的法語帶有德語口音),似乎沒人把他當回事。在拉馬丁的慫恿下,國民議會毫無顧忌地通過了壹部憲法,規定總統經人民普選產生,路易—拿破侖顯然會參加競選。路易—拿破侖巧妙地利用了伯父拿破侖的威望,在1848年12月11—12日的大選中以壓倒優勢擊敗了卡韋尼亞克將軍——他因鎮壓六月起義而不得人心——和其他那些無足輕重的候選人,包括拉馬丁本人。



到了1849年9月,各地的革命均已結束,只有法國還剩壹個尾聲。1848年12月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當選為第贰共和國總統後,解散了國民議會,迎合農民的右翼傾向。1849年5月舉行的選舉產生了壹個保守派占多數的議會。路易—拿破侖在政府內大量安插奧爾良派人士。1849年6月底路易—拿破侖的軍隊鎮壓了羅馬共和國後,不屈不撓的賴德律—洛蘭領導民主派掀起聲勢浩大的抗議浪潮,路易—拿破侖安然度過了這場風暴。




6月11日,2.5萬人高唱《馬賽曲》向議會進發,卡爾·馬克思和亞歷山大·赫爾岑也在其中,但人群被騎兵驅散。只有裡昂壹地爆發了激烈的流血沖突,當局動用大炮摧毀了紡織工人修築的街壘,造成50人死亡,1 200人被捕。路易—拿破侖打壓報紙和俱樂部,同時頒布壹條法律,規定必須居住3年以上才有資格參加選舉,從而剝奪了大批來自城市工人階級的選民的選舉資格。2/3的巴黎選民喪失了選舉權,全國失去選舉資格的選民人數達300萬人。賴德律—洛蘭逃往英國,法國的共和派議員遭到逮捕,被投入監獄。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壹頁12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