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我們看錯他了!" 華爾街如何與特朗普"離婚"?
摩根大通市場與投資策略部門主管邁克爾·森巴萊斯特(Michael Cembalest)本月在向客戶做報告時暗示了這種寒蟬效應。“這是我第壹次不得不在電話會議中字斟句酌,我的發言當然要反映我們對市場和經濟的看法,但我如此小心的原因不止於此。”他在報告結束時說道,“我不得不思考,在當下這種人們要為自己的觀點及言論承擔後果的情況下,這會如何影響這家公司以及部分同事。”
4月上旬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的壹場活動中,有人詢問貝萊德集團的拉裡·芬克如何看待特朗普利用行政命令攻擊律所(包括貝萊德集團的首選法律顧問世達律師事務所),而他拒絕作答。“咱們換個話題吧。”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的負責人如此說道。
這種寒蟬效應引發了壹種擔憂:這位向來以善變和“交易的藝術”而著稱的總統,似乎已經對外界的影響不為所動。
那些了解特朗普的人則表示,金融界只是誤解了本屆美國政府施政綱領背後的驅動因素。“他想做的所有事情——減稅、放松管制、促成交易——都只是為了幫助讓他當選的選民,那些生活在小城鎮、在紐約精英眼中根本不存在的美國人。”另壹位接近特朗普的匿名人士說道。“他是壹個服務平民大眾的民粹主義者。”
當特朗普後來決定暫緩加征關稅時,也不是因為華爾街權貴的幕後操縱取得了成功。
4月9日天還沒亮,全球金融市場已陷入崩盤狀態,總統也有所察覺。特朗普後來表示,債券市場“有點緊張過頭”了,並承認自己壹直在密切關注不斷升級的動蕩局勢。
僅有壹位頗具影響力的金融界人士引起了特朗普的關注。那天早上,摩根大通CEO戴蒙以溫和但頗具說服力的方式闡述了應當暫停貿易戰的理由。但戴蒙並非是在海湖莊園或白宮與特朗普面對面交談,而是對著福克斯商業新聞頻道(Fox Business News)發表自己的觀點。
市場形勢不再是“不利”,而是達到了“報警”的地步。“債券市場朝著令人擔憂而非保險的方向發展的事實,是導致華爾街所有人都陷入不同緊張狀態的重大轉折點。”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說道。他認為,美國國債的交易模式突然間變得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狀況頗為相似。與此同時,美元也在走弱。
債券市場的崩盤部分源於日本和美國的對沖基金在清算風險較高的“基差交易”,這是壹種晦澀難懂但杠杆率極高的策略,長期以來被視為恐慌時期的某種“觸發器”。與此同時,受到特朗普強硬立場的影響,外國投資者開始從美國撤資。
其他地方也出現了危機。信用評級較低的公司和私募股權公司通常依賴的信貸市場被凍結,甚至就連藍籌股的大企業也罕見地被債券市場拒之門外。
經過壹周的動蕩後,特朗普部分暫停了對等關稅措施。“總統可以接受華爾街蒙受壹定損失,但他不想讓整個體系崩潰。”壹位接近特朗普的人士向《金融時報》透露。
正是市場倒逼特朗普改變了行動。這壹事實說明,即便金融精英在本屆美國政府中的地位繼續邊緣化,可特朗普的政治命運依然同金融精英的命運緊密相連。
即便特朗普已著手重塑全球貿易格局,他在金融體系中仍面臨諸多“雷區”。規模達13萬億美元的私人資本行業控制著美國經濟的半壁江山,且雇用了超過1000萬美國人,而整個行業卻建立在債務的基礎上。多年的杠杆操作已使大量中小型企業變得脆弱不堪,極易受到沖擊的影響。
隨著經濟增長放緩、通貨膨脹上升,私募股權公司很可能會裁員降本,進壹步加劇經濟困境。違約率正在上升,可能很快會大幅攀升,引發壹波破產潮。重倉私募市場的大型養老基金也可能承受壓力。
特朗普表示,為了確保自己的計劃能夠順利實施,他願意忍受經濟上的陣痛。“這是壹場經濟革命,我們必將勝利。”4月5日他在社交媒體上這樣寫道。白宮14日在壹份聲明中強調:“唯壹能夠影響特朗普總統決策的因素是美國人民的最佳利益所在。”
但市場已經開始反擊:債券收益率依然居高不下,美元大幅貶值,而特朗普政府的財務狀況看起來愈發岌岌可危。薩默斯表示:“很明顯,信心並未得到恢復。4月10日和11日美元大幅貶值,收益率處於極高水平。人們都在翹首觀望。”
到目前為止,未來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解放日’的提出對華爾街是壹次根本性打擊,它動搖了華爾街對政府會如何行事的預測能力的信心,如今他們意識到,這壹切從根本上來說都是不確定且不可預測的。”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約瑟夫·福迪說。
(原文發布在英國《金融時報》網站評論版面頭條,原標題:華爾街如何誤讀了特朗普。譯文僅供讀者參考)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