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次回擊,出口商:大不了漲價....

4月10日,特朗普(专题)戲劇性地宣布,暫停對全球數拾個國家征收高額關稅的做法,將關稅維持在10%的水平。


而針對中國的關稅,他口頭宣布再次加碼,疊加前叁輪,達到了被稱為“關稅霸凌”的125%。

中國繼續果斷回擊,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4月11日宣布,自4月12日起,將對美國輸華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由84%提高至125%。

關稅達到如此水平,事實上已經失去了經濟學意義。稅委會在公告中還表示:“鑒於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後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征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特朗普的行為早已是非理性的賭氣,按照其行事邏輯,他依然有可能繼續拋出壹個更高的稅率數字。

身處貿易壹線的外貿從業者,態度與政府壹致:不予理會。

“加得無感了”“加到54%的時候,就沒利潤了,後面再加多少都沒關系了”......在壹個聚集了外貿人的討論群裡,壹些聲音開始對每天壹覺醒來就上跳的關稅數字感到平靜,群內討論也越來越少。

對等關稅生效前後,鹽財經詢問7位不同行業的中國外貿人對關稅政策的反應,以及觀察上市公司在投資者公告裡的回應——他們涉及跨境電商、傳統外貿,所出口的商品大多位列中國對美出口拾大品類。

即便他們無法反映中美貿易的全貌,但仍是真實的寶貴的聲音。

出乎意料的是,即便對岸來勢洶洶、關稅朝令夕改,中國外貿人沒有外界預想中的集體驚慌和巨大波動。

或是因為“不做美國市場”未受影響,或是“短期還看不出來”,或是提前做了些准備應對短期沖擊,又或者認為高關稅沖擊的影響力,“有,但可控”。風暴之中,他們想得更多的是,怎麼做好眼下的生意,觀望風向、開拓新的市場。

這種相對平靜、靜觀其變的心態,和大洋彼岸的股市震蕩、街頭抗議形成鮮明的反差。

外貿人,壹邊觀望,壹邊漲價

張晨是珠叁角壹電單車工廠老板娘。這3天以來,她已經記不清出口美國的關稅加了多少輪。她必須拿筆記下來,才能弄明白不斷變化的關稅數字,將怎樣影響她的生意和利潤。

在賣車上,她家工廠靠兩條腿走路,壹邊是在跨境電商平台上開店,自產自銷,壹邊也接受海外客戶定制,按需生產。其中,約6成要賣到美國。

張晨家入門級產品的客單價約為300美元,現有生產部分的毛利率雖僅有13%,但面向歐美銷售,基本上是按出廠價翻數倍銷售,足以對沖關稅。但為保持利潤,張晨做好了漲價的准備。


“我們跨境電商自主銷售這壹塊目前沒什麼影響,因為價格我們是可控的。”張晨告訴鹽財經。更重要的是,因為提前聽到關稅可能上漲的風聲,上個月,張晨就已經大量向美出口備貨,“目前的(海外倉)庫存還足以支撐兩叁個月的銷售”,對利潤影響不大。

“美國客戶定制的那部分訂單,我們也不敢出太多貨。這周我們也就只出了壹條櫃子(注:運輸集裝箱貨櫃),平時的話每周都有出個叁條。”張晨趨於保守,觀望形勢。

她盼著再過壹兩個月,根據新的需求回調產量,維持工廠運轉。這樣的生產調整,是她做外貿的常態。張晨擔心的,只是漲價之後,客戶購買欲望會下降;同時,她希望同行不要內卷打價格戰,擠壓本就微薄的利潤。

不同於張晨是源頭廠家,茅鑫是經銷商,做鞋服類跨境電商。眼見特朗普威脅的關稅壹路加高到104%,又接著提高到125%,他始終反應平淡:“影響有壹點,但不大……大不了提價。”

茅鑫銷售的鞋服平均客單價為30美元,漲價並不明顯到足以讓美國消費者敏感。因此,他並不認為加高關稅會很快侵蝕他們的利潤。尤其在復雜的海關系統裡,對於貨物價值的界定壹直是壹個難題,也存在低於貨值進行申報的空間,行業內低申報行為很普遍,高額關稅能否實際到位執行等都是問題。

不只是張晨和茅鑫,許多賣家都把“漲價”作為首選應對之法。

白宮4月8日更新公告稱,5月2日起,來自中國的小額包裹(注:貨值在800美元以下的包裹)不再享受免稅待遇,關稅從30%提高至90%,通關需繳納其貨值90%的金額或定額75美元的關稅,6月1日之後再升至150美元。這被認為將極大沖擊跨境電商及其背後利潤微薄的中國賣家。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壹頁123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