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黑戶"27年:在中國"沒有身份"的生活是怎樣的
這些平常人很難遇到的窘境,都是溫從文的經歷。因為沒有戶口、身份證,他得時常求人,過得很憋屈。
27歲的溫從文,當“黑戶”27年,就連這個名字,也是他自己起的。
雖只有小學文化,但溫從文愛看書,文學、歷史、社科等經典著作,他都愛看。他喜歡沈從文的《邊城》,給自己取了個名字——“溫從文”。他說,他不想像父親那樣,用暴力解決問題。

溫從文說,他喜歡從書中提取人生經驗。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圖
有時,溫從文也不知道自己該叫什麼,是父母取的“溫世宇”,還是使用別人身份證上的名字“陳某”,抑或是自己給自己取的名字。
“沒有戶口、身份證,我還有什麼未來啊?”常常,溫從文非常沮喪,申請辦理戶口好多次,但因父親也“沒戶口”且不配合辦理、相關材料不齊全等,他的戶口壹直被“卡”,至今沒有結果。
在過去的無數時刻,每當求人借用身份證時,溫從文都很委屈,“為什麼自己總是低人壹等?”“為什麼自己想辦個戶口、身份證,這麼難?”
“我已經等太久了,等不起了。”今年2月,溫從文通過社交賬號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他想為自己再爭取壹次。只有辦理好戶口、身份證,他才知道今後的路該怎麼走。
終於,溫從文這次努力等來了好消息,北海市公安局鐵山港分局民警告訴他,會想辦法盡快把他的戶口問題解決。
特殊的家庭
溫從文個頭壹米柒,頭發濃密,皮膚黝黑,有張輪廓分明的臉。
他壹個人租住在廣西北海海邊的房子裡,房租每月700元。表面上看,他熱情、愛笑,出門騎小電驢,和小區的保安、周邊的小販都很熟絡,是個再正常不過的人,但沒幾個人了解,他其實是“黑戶”,壹個沒有戶口、身份證的人。
今年春節後,溫從文便沒有工作,他只想專注壹件事,為辦理戶口、身份證“再拼壹次”。他開通了社交賬號,發布多個視頻講述自己的“黑戶”人生。他說,如果不是沒有辦法,他不會走這條路,把自己的隱私、傷痕都展示出來,被大家圍觀、評論,是艱難的決定,但他實在想不到其他辦法了。他形容這次是“以身入局”,破釜沉舟,他的積蓄也不多了,僅能支撐壹兩個月。
很多網友聽了溫從文的講述,心存疑惑,甚至覺得不可思議,“怎麼還有人沒有戶口、身份證”“沒有身份證如何活到27歲的”。
1998年1月,溫從文出生在壹個極為特殊的家庭,有著不幸的童年。
他是北海市鐵山港區營盤鎮鹿塘村委會山角村人。鹿塘村是壹個距離北海市區約40公裡的海邊村莊,全村有人口7000多人,當地以漁業為龍頭,種養為輔,是營盤鎮的“淺海捕撈”大村,農作物以木薯、花生種植為主。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