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缺他不可 日军尊称他为中国"战神"
北京,受到各界盛大欢迎,成为历史上由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9月6日,白崇禧率军在天津誓师,10日占领唐山,13日占领滦州,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败走大连。23日白崇禧将直鲁军缴械,完全肃清关内,25日白崇禧到达昌黎,滦河以东易帜。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至此,白崇禧“从广西镇南关打到东北山海关”,被誉为“完成北伐的第一人”。
与蒋公共赴国难

蒋介石白崇禧李宗仁1938徐州。(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讲话,号召全民族坚决抗日到底。国难思良将,求贤若渴的蒋介石于8月2日再次电邀他北伐期间的参谋长白崇禧“共赴国难”。
接获蒋介石电邀,李宗仁本人及白崇禧的众幕僚和许多亲属均认为早年蒋桂战争旧怨犹在,唯恐南京此行不利。除了夫人马佩璋让白崇禧自己决定,其余众人皆反对他入京。有人劝白崇禧在西南自保,让蒋介石好看。然而一贯坚决主张抗日的白崇禧却深明大义,他说:“抗日是两广素来的主张,也是国民一致的要求,于今,抗日时机成熟,正是吾人报效国家之时。如果自己不到南京,不但辜负蒋公之德意,则往昔揭示之抗日口号乃是自欺欺人,必将为国民所唾弃。”
蒋介石特别派出自己的水陆两用座机及驾驶员前来广西接“小诸葛”。白崇禧义无反顾,8月4日从桂林坐上水上飞机飞往南京水上机场,与蒋介石共赴国难。第二天,日本报纸就以醒目大标题宣布:“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在日本侵华之后,因中日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差极其悬殊。面对拥有强大陆海空作战力量的日军,如何制定出真正有效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抗日整体战略,对国家存亡、民族安危和抗战全局生死攸关,至为关键。而白崇禧在武汉最高军事会议上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对日本人长期抗战”的持久战战略。这战略旨在把日军拖入中国广大内陆的泥淖里面,拖长日军的补给线,从而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向敌发动长期总体战,削弱消耗敌军优势,最终战胜日军。此一战略思想被当时军事委员会采用,从此成为国策和抗日最高战略方针,影响抗战至巨。
被日军称为“战神”
除了提出深谋远虑的成功战略外,在抗日期间,白崇禧参与并指挥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三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昆仑关攻坚战,桂柳战役。在日本人的战史中,昆仑关战役和桂林保卫战是日本侵华战争中两次认为中国军队的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这两次战役的总指挥官都是白崇禧。
淞沪会战期间,白崇禧深入第一线,多次到前线督战,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知己知彼。他深知敌我力量相差极其悬殊,国军徒作无谓牺牲并不能取得胜利,曾经四次向蒋介石进谏。如果白崇禧的建议开始就被采纳,国军的损失就会减少很多,伤亡也不会那么惨重。在白崇禧的苦谏下,蒋介石终于在11月9日下令兵分两路分别向南京、杭州全线撤退,并责令白崇禧负责整顿部队,收拾残局。这样才保住了尚存的国军主力不被全歼,为日后夺取抗日持久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淞沪会战之后,侵华日军称白崇禧为“战神”,同时又将他列为日本帝国必须消灭的“头号战争罪犯”。
台儿庄大战在白崇禧的建议之下,李宗仁命令孙连仲第31师(师长池峰城)死守台儿庄待援,将万余日军诱入重围之后聚歼。白崇禧除了在幕后策划部署,还经常亲临前线与各军师高级将领联络沟通,代表蒋委员长鼓舞士气。在危急关头,白崇禧冒着浓烈的硝烟,亲临台儿庄战场调动布置中央军重炮部队和强力火炮抗击日军的围攻。此次大战国军中央军和各派系地方军精诚团结,万众一心,血战三路日军,终于取得聚歼一万多凶残日军的大捷,严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遏制了日军侵华凶猛势头,粉碎了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扫因上海南京等地沦陷而笼罩在全国的悲观情绪,极大地鼓舞振奋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心。捷报传来,举国欢腾,各地举行祝捷会,大本营武汉超过十万人上街游行,卡车载着李宗仁、白崇禧两人的巨幅照片为游行队伍开路。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1928年6月1日,白崇禧就任武汉北伐军前敌总指挥,5日率军自汉口北上,11日即与阎锡山联袂开进与蒋公共赴国难

蒋介石白崇禧李宗仁1938徐州。(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讲话,号召全民族坚决抗日到底。国难思良将,求贤若渴的蒋介石于8月2日再次电邀他北伐期间的参谋长白崇禧“共赴国难”。
接获蒋介石电邀,李宗仁本人及白崇禧的众幕僚和许多亲属均认为早年蒋桂战争旧怨犹在,唯恐南京此行不利。除了夫人马佩璋让白崇禧自己决定,其余众人皆反对他入京。有人劝白崇禧在西南自保,让蒋介石好看。然而一贯坚决主张抗日的白崇禧却深明大义,他说:“抗日是两广素来的主张,也是国民一致的要求,于今,抗日时机成熟,正是吾人报效国家之时。如果自己不到南京,不但辜负蒋公之德意,则往昔揭示之抗日口号乃是自欺欺人,必将为国民所唾弃。”
蒋介石特别派出自己的水陆两用座机及驾驶员前来广西接“小诸葛”。白崇禧义无反顾,8月4日从桂林坐上水上飞机飞往南京水上机场,与蒋介石共赴国难。第二天,日本报纸就以醒目大标题宣布:“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在日本侵华之后,因中日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差极其悬殊。面对拥有强大陆海空作战力量的日军,如何制定出真正有效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抗日整体战略,对国家存亡、民族安危和抗战全局生死攸关,至为关键。而白崇禧在武汉最高军事会议上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对日本人长期抗战”的持久战战略。这战略旨在把日军拖入中国广大内陆的泥淖里面,拖长日军的补给线,从而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向敌发动长期总体战,削弱消耗敌军优势,最终战胜日军。此一战略思想被当时军事委员会采用,从此成为国策和抗日最高战略方针,影响抗战至巨。
被日军称为“战神”
除了提出深谋远虑的成功战略外,在抗日期间,白崇禧参与并指挥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三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昆仑关攻坚战,桂柳战役。在日本人的战史中,昆仑关战役和桂林保卫战是日本侵华战争中两次认为中国军队的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这两次战役的总指挥官都是白崇禧。
淞沪会战期间,白崇禧深入第一线,多次到前线督战,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知己知彼。他深知敌我力量相差极其悬殊,国军徒作无谓牺牲并不能取得胜利,曾经四次向蒋介石进谏。如果白崇禧的建议开始就被采纳,国军的损失就会减少很多,伤亡也不会那么惨重。在白崇禧的苦谏下,蒋介石终于在11月9日下令兵分两路分别向南京、杭州全线撤退,并责令白崇禧负责整顿部队,收拾残局。这样才保住了尚存的国军主力不被全歼,为日后夺取抗日持久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淞沪会战之后,侵华日军称白崇禧为“战神”,同时又将他列为日本帝国必须消灭的“头号战争罪犯”。
台儿庄大战在白崇禧的建议之下,李宗仁命令孙连仲第31师(师长池峰城)死守台儿庄待援,将万余日军诱入重围之后聚歼。白崇禧除了在幕后策划部署,还经常亲临前线与各军师高级将领联络沟通,代表蒋委员长鼓舞士气。在危急关头,白崇禧冒着浓烈的硝烟,亲临台儿庄战场调动布置中央军重炮部队和强力火炮抗击日军的围攻。此次大战国军中央军和各派系地方军精诚团结,万众一心,血战三路日军,终于取得聚歼一万多凶残日军的大捷,严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遏制了日军侵华凶猛势头,粉碎了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扫因上海南京等地沦陷而笼罩在全国的悲观情绪,极大地鼓舞振奋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心。捷报传来,举国欢腾,各地举行祝捷会,大本营武汉超过十万人上街游行,卡车载着李宗仁、白崇禧两人的巨幅照片为游行队伍开路。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