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張皇失措、恐懼緊張,都是我要的人生
大S。
蔡康永不忌諱談論死亡。他生在壹個沒落的貴族家庭,比父親桌上的書讀得更多的是訃聞,也在母親的旗袍上嗅到古老、衰敗的時代氣味。某種程度上,成為《康熙來了》的主持人是他擁抱新世界的結果。他說,從小懂得壹切都會過去,所以不會去用自己的經歷書寫張愛玲和白先勇式的故事。主動從電視上“退休”的這些年,他在花更大的心力和誠意寫作“情商課”系列和另壹本漫長又難搞的玄幻小說。
這可以說是回歸初心,也可以說是有更大的野心——他不希望大家因為作者叫蔡康永而讀他的書,而是蔡康永寫下的內容對自己真的有幫助。書中,他用與綜藝形象貫通的敏銳,拋出不亞於綜藝效果的生活智慧,“死亡”話題是壹個索引。還有:珍惜現在;感謝習以為常的事情;接納情緒;有策略地努力……這是自認影響力“縮小”的公眾人物,用職業生命沉澱下來的東西。
以下是本次對話的實錄。
#01死亡不是壹件浪漫的事,哪怕壹生被關注是明星的宿命
鳳凰網讀書:幾年前看到您在采訪裡說,離開的時候“不要墓”,骨灰隨便撒在壹個什麼地方,然後“被忘記就好了”,那個時候我就在想,如果真有這麼壹天,難道不會希望被自己愛的人親近的人記住、紀念嗎?
蔡康永:如果他們愛你,他們會記住。當他們自己也記不得任何事情的時候,就會忘記你,那剩下的人根本不重要。
鳳凰網讀書:您是什麼時候開始設想死亡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件事?
蔡康永:慘綠少年的時候,把死當成很浪漫的事情。那時候看小說、電影,覺得突然死掉好棒,人生得到壹個完整的呈現。看到結束的時候,主角死了,就確認這個人過了精彩的壹生或者是罪惡的壹生,他那個故事就有了壹個句號。
可是不死掉就拖著嘛,就不知道後來怎麼樣。然後看到很多人活著活著就原本想的樣子變得不壹樣,就會覺得活過30歲是壹件很危險的事情,好像壹活過30歲,你就變大人,你就要妥協,你就要委屈自己或者是墮落。
所以對文藝青年來說,30歲之前死掉是很浪漫的想象,活過30歲以後就知道不是這回事,每活過拾年就會知道更多。30歲的時候覺得不要活到40歲吧,到了40歲覺得還可以再活壹下。所以我對死亡壹直有想象,可是它越來越逼真,越來越現實,不再是那個浪漫的想象。
我遇過壹些公共災難,神戶大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在神戶,當時差點被壓死,所以這種猝死型的我遭遇過。其他的主要是身邊的人壹直死掉。我活在壹個衰老的家庭裡,很習慣壹直有人過世,也很理解這件事。萬壹我們訪問到壹半,我忽然掛掉,都是可能的。因為我有太多朋友就是這樣忽然掛掉的,跟我同年或者比我年輕的都有。所以我就沒有覺得這是壹件很特別的事,就是稀松平常。
鳳凰網讀書:我來之前壹直猶豫要不要問,就是關於大S的。您現在能夠接受她已經離開我們這件事情了嗎?
蔡康永:有時候接受,有時候不接受,看心情。我覺得人像我書裡講的壹樣,人要活下去,需要各種事情的幫助。有的人壹輩子把自己困在童年回憶當中,回憶像噩夢壹樣騷擾他,他壹定要把噩夢解決了,才覺得自己可以往前走。有的人會覺得跟爸爸媽媽吵架了以後壹定要和解,有的人覺得吵架就算了,我就把爸爸媽媽想象成我要的那種爸爸媽媽,繼續往前走。往前走很辛苦,所以需要各種東西幫忙你往前走。
我的書裡講的你對你的回憶也好,對你的人際關系也好,對你的價值觀也好,都應該用它們來幫助自己往前走,而不是用它們來困住自己。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做綜藝主持的蔡康永,骨子裡是個文藝青年。年輕時,他喜歡電影和書裡突然死掉的主角,覺得故事有了句號,這個人才度過了被完整呈現的壹生。直到歲月和死亡越來越“逼真”,進入自己的生活,他才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在與鳳凰網讀書的對話中,他提起自己僥幸逃脫的地震,也坦然又克制地說到我們所有人都知道的、沒有被寫成“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壹起”的“童話故事”裡的女主角,他的好朋友蔡康永不忌諱談論死亡。他生在壹個沒落的貴族家庭,比父親桌上的書讀得更多的是訃聞,也在母親的旗袍上嗅到古老、衰敗的時代氣味。某種程度上,成為《康熙來了》的主持人是他擁抱新世界的結果。他說,從小懂得壹切都會過去,所以不會去用自己的經歷書寫張愛玲和白先勇式的故事。主動從電視上“退休”的這些年,他在花更大的心力和誠意寫作“情商課”系列和另壹本漫長又難搞的玄幻小說。
這可以說是回歸初心,也可以說是有更大的野心——他不希望大家因為作者叫蔡康永而讀他的書,而是蔡康永寫下的內容對自己真的有幫助。書中,他用與綜藝形象貫通的敏銳,拋出不亞於綜藝效果的生活智慧,“死亡”話題是壹個索引。還有:珍惜現在;感謝習以為常的事情;接納情緒;有策略地努力……這是自認影響力“縮小”的公眾人物,用職業生命沉澱下來的東西。
以下是本次對話的實錄。
#01死亡不是壹件浪漫的事,哪怕壹生被關注是明星的宿命
鳳凰網讀書:幾年前看到您在采訪裡說,離開的時候“不要墓”,骨灰隨便撒在壹個什麼地方,然後“被忘記就好了”,那個時候我就在想,如果真有這麼壹天,難道不會希望被自己愛的人親近的人記住、紀念嗎?
蔡康永:如果他們愛你,他們會記住。當他們自己也記不得任何事情的時候,就會忘記你,那剩下的人根本不重要。
鳳凰網讀書:您是什麼時候開始設想死亡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件事?
蔡康永:慘綠少年的時候,把死當成很浪漫的事情。那時候看小說、電影,覺得突然死掉好棒,人生得到壹個完整的呈現。看到結束的時候,主角死了,就確認這個人過了精彩的壹生或者是罪惡的壹生,他那個故事就有了壹個句號。
可是不死掉就拖著嘛,就不知道後來怎麼樣。然後看到很多人活著活著就原本想的樣子變得不壹樣,就會覺得活過30歲是壹件很危險的事情,好像壹活過30歲,你就變大人,你就要妥協,你就要委屈自己或者是墮落。
所以對文藝青年來說,30歲之前死掉是很浪漫的想象,活過30歲以後就知道不是這回事,每活過拾年就會知道更多。30歲的時候覺得不要活到40歲吧,到了40歲覺得還可以再活壹下。所以我對死亡壹直有想象,可是它越來越逼真,越來越現實,不再是那個浪漫的想象。
我遇過壹些公共災難,神戶大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在神戶,當時差點被壓死,所以這種猝死型的我遭遇過。其他的主要是身邊的人壹直死掉。我活在壹個衰老的家庭裡,很習慣壹直有人過世,也很理解這件事。萬壹我們訪問到壹半,我忽然掛掉,都是可能的。因為我有太多朋友就是這樣忽然掛掉的,跟我同年或者比我年輕的都有。所以我就沒有覺得這是壹件很特別的事,就是稀松平常。
鳳凰網讀書:我來之前壹直猶豫要不要問,就是關於大S的。您現在能夠接受她已經離開我們這件事情了嗎?
蔡康永:有時候接受,有時候不接受,看心情。我覺得人像我書裡講的壹樣,人要活下去,需要各種事情的幫助。有的人壹輩子把自己困在童年回憶當中,回憶像噩夢壹樣騷擾他,他壹定要把噩夢解決了,才覺得自己可以往前走。有的人會覺得跟爸爸媽媽吵架了以後壹定要和解,有的人覺得吵架就算了,我就把爸爸媽媽想象成我要的那種爸爸媽媽,繼續往前走。往前走很辛苦,所以需要各種東西幫忙你往前走。
我的書裡講的你對你的回憶也好,對你的人際關系也好,對你的價值觀也好,都應該用它們來幫助自己往前走,而不是用它們來困住自己。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