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就業率超90%,網友調侃"985不比大專差"

教育部統計,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1222萬人,人數創下近拾年新高。互聯網上,“985畢業月薪3000”“名校畢業去做家政”“大學生回爐讀職校”的帖子層出不窮,壹些家長在孩子“高學歷低收入”的尷尬局面中開始反思:為孩子規劃的教育之路錯了嗎?為何上完大學依舊難以找到體面的工作?


本期騰訊新聞《文話教育》特別策劃《再塑生命力》,邀請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劉永謀,壹起探討大學生的求職之路。

01

大學生不稀缺了,准確說他們是具有壹定技能的普通勞動者

騰訊新聞教育頻道:網上很多家長和學生抱怨說現在大學畢業也很難找到工作,現實情況也的確如此,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大學生畢業從事體力勞動的情況已經不少見了,這是為什麼?

陳志文:在高等教育普及的背景下,只有沒文化才去從事體力勞動,大學就壹定能找體面工作的認知肯定是錯誤的。中國的高等教育普及非常快,80年代的中職生、專科生也是天之驕子,

從90年的60萬到98年的108萬,本科加專科增長了48萬人,1999年大學生開始大規模擴招,同比增長52萬人,這壹年的增量超過了整個90年代的總和,直到2024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1179萬人,占到城鎮新增勞動力的90%,預測未來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還會持續穩定增長10年左右。



高等教育普及化,我國只用了短短贰拾多年的時間,這個速度在世界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這個幾乎人人都是大學生的時代,很多人對職業的期待存在壹個錯位,不自覺地用過去精英教育時代的尺子量當下精英教育普及化的大學生就業。因此,我們需要調整認知,重新定位對大學教育和就業的期待,避免不必要的失望和落差。這種轉變需要時間,但大家會逐步適應。


劉永謀:今天的大學生實際上是具有壹定技能的普通勞動者,我們要正確認識大學生的定位,不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明白普通大學的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培養普通勞動者的技能。老師也要適應學生的素質和未來發展,不要只追求不切實際的“精英教育”模式。高等教育除了知識的學習,也在壹定程度上承擔著社會分層的功能,從整體比例上看,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的結構會相對穩定,盡管大家的知識水平在不斷提高,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憑借高學歷變成高收入人群。



02

職業學校就業率更高,“本升專”才是人上人?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壹頁12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