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正快速侵入大脑,研究者称"不寒而栗"

两篇关于塑料侵入大脑的最新论文,发出了要加强这种污染物研究的严重警告。论文一,在人类大脑、肝脏和肾脏中发现的微塑料浓度正在迅速增加,平均而言,2024年大脑样本中的微塑料水平比2016年的样本高出约50%,而且,大脑样本中所含的微塑料比肝脏和肾脏样本高出30倍;论文二,小鼠大脑中的微塑料,不仅使其空间记忆能力显着下降,还使其运动协调能力以及耐力也纷纷下降。


编译 | 小叶

其中一项研究的作者表示:“我们想在这方面做更多的研究,但一想到我找到答案之前,我大脑中的微塑料浓度会增加几个百分点,内心就不寒而栗。”

工作日的中午,当你把塑料饭盒放进微波炉加热午餐,在这个过程中,塑料容器会释放出大量微塑料颗粒,散落到食物中。接下来,你大口吞下的不仅仅是美味佳肴,微塑料也混着一起进入体内。由此引出了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如果长此以往身体不断累积微塑料,是否会危害健康呢?



塑料颗粒在环境中无处不在 | 图源:pixabay

近期,《自然》(Nature)新闻特稿报告了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重要研究[1],来自中国环境科学院席北斗、侯佳奇(共同通讯作者)和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黄海鹏(第一作者)等五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实时追踪了微塑料在小鼠大脑内游走的过程:

微塑料被免疫细胞吞噬,致使细胞变成不规则形状,随后在血液中高速流动,卡在大脑皮层区域毛细血管的弯弯绕绕处,前赴后继,犹如“车祸现场”。最终造成细胞阻塞,诱导脑血栓以及神经行为异常的出现。

画面栩栩如生,微塑料大量堆积的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

微塑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University of Plymouth)的海洋生态学家Richard Thompson团队在《科学》[2]上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摘要,仅仅一页纸的文章汇总了Thompson近十年来在英国海岸以及海底淤泥中的惊人发现。其中,Thompson创造出“微塑料”(microplastic)这个术语,用来描述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如今,微塑料更精确的直径范围则定义在1微米至5毫米之间。


微塑料,顾名思义,与塑料紧密相连。自上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塑料进入了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药护理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统计,从1950年至2020年,全球塑料年产量从200万吨增长到超过4.5亿吨[3]。

然而,面对海量制造出来的塑料,我们的回收处理效果不甚理想。2019年,全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率仅9%[4],按传统模式处理(包括填埋和焚烧)的有69%,另有22%的塑料属于无人管理,随意滞留在环境中。而塑料制品的滥用和不合理处置,便是微塑料产生的主要源头[5]。

最早对微塑料来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护理产品。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可能逸出的原生塑料颗粒,以及废弃塑料瓶和其他垃圾中慢慢侵蚀的碎片,所有这些都会被冲入河流和海洋中。2015年,海洋学家估计全球地表水中漂浮着15万亿至51万亿颗微塑料颗粒。

此后,还发现了其他微塑料来源,例如从行驶的汽车轮胎上脱落的颗粒,衣服上脱落的合成微纤维等等。这些颗粒飘荡在天地之间,无处不在。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