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抑郁症还严重的心理疾病出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学期开学不久,部分孩子已经出现了不适状况:


肚子痛、恶心呕吐、入睡困难,甚至性情大变......

很多家长不以为意,认为是“装的”,矫情,逃避上学。实际上这是病:开学焦虑症。

数据显示,开学前一周,中小学生出现焦虑症状的比例高达60%。

开学成了孩子的“渡劫日”。

这些焦虑的孩子,很可能会为抑郁症比例贡献分子。

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澄清:中国的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大概2%左右。

虽然只有2%,但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也意味着有300多万青少年被抑郁症折磨。

而且,抑郁症的诊断主要靠看外表现象,如果患者故意隐瞒等(比如有种“微笑型抑郁症”),诊断就会出错。

而目前抑郁症就诊比例仅为9.5%左右。

有种逻辑是,不去医院看病的,就没毛病。

比抑郁症还可怕的心理疾病

更可怕的是,年轻人正面临一种新的困境——空心病。

早在2016年,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面临着类似一种“空心病”的的困境:

他们感到自己活着的意义被剥夺,生活失去了价值。

空心病与抑郁症同属心理疾病,但有本质差异。

抑郁症属于临床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低落、食欲紊乱等躯体症状,以及自责绝望甚至求死等极端情绪。

空心病从症状上可能符合抑郁症诊断,但表现不明显,能完成学习、工作甚至表现优异,但内心空洞,生无可恋。

抑郁症患者如同被困在黑暗房间,但渴望被治愈,渴望走出黑暗。

而空心病人群却像置身白茫茫的雪原,内心空洞,在光明中迷失方向。



抑郁症是不分年龄阶段的,但是空心病多发于刚成年的人身上:

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得过旦过

找不到同类人觉得没人了解我


没有浓烈的爱与恨,也没有努力想要接近的人

没有遇到什么挫折,但依旧无法打起精神

在喧闹的快乐后,感觉更加疲惫

对生活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抑郁症是“心理流感”,空心病则是“灵魂失重”。

当灵魂失去灯塔

“空心病”更青睐“别人家的孩子”?

徐凯文教授在2016年发布了一组统计数据:

北京大学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有30.4%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

普罗大众更难以理解,这群“别人家的孩子”,条件优渥,成长顺利,满载赞誉,未来不可限量,为什么还会丢失了人生的意义?

因为职业关系,徐凯文接触到的基本都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这是他提出“空心病”的样本基础。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