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大王"郭敬明:靠抄襲走上人生巔峰...

曾幾何時,郭敬明是青春文學領域裡閃耀的“明星作家”,年少成名、風頭無兩,壹本本暢銷書讓他從文學圈躍入資本的中心,成為富豪榜上的常客。當“抄襲”標簽逐漸浮出水面,這位自詡“天之驕子”的作家導演,開始走向口碑和事業的滑鐵盧。38歲那年,他終於跌落神壇,輸得徹底。這壹路走來的輝煌與爭議,究竟是如何演變的?




年少成名,意氣風發的“天才作家”

1983年,郭敬明出生在肆川省自貢市壹個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傳統的基層工作者,家境雖不富裕,但從小便對他寄予厚望,希望這個家裡唯壹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與許多男孩熱愛運動不同,郭敬明從小便癡迷於文字與閱讀。他身材瘦小,身高不足以與同齡人相比,但他那雙清澈的眼睛裡總透著壹種早慧的敏銳。



小時候的郭敬明喜歡躲在屋子裡,捧著壹本本小說如饑似渴地閱讀。從瓊瑤的言情小說到金庸的武俠世界,再到張愛玲的悲歡冷暖,文字帶給他的不僅是心靈的慰藉,還有對寫作的向往。

他的父母起初並不理解這個“怪孩子”,甚至擔心他沉迷於書本無法自拔,但郭敬明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文字就是他的世界。



郭敬明在學校裡成績優異,但他的個性卻顯得有些孤僻。身材矮小的他常常成為同齡人的取笑對象,但他不在乎,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他喜歡將生活中的小事和情緒記錄下來,日復壹日的積累,讓他逐漸掌握了細膩、感性的文字風格。

2000年,17歲的郭敬明參加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這是中國文學界專門為發掘青少年寫作人才而設立的重要比賽。當時的郭敬明,還只是肆川自貢壹所普通高中裡壹個籍籍無名的學生,但他卻憑借著壹篇極具想象力的作品,壹舉獲得壹等獎,驚艷肆座。



這次比賽的獲獎,讓郭敬明第壹次站到了聚光燈下。他帶著些許青澀,踏上了領獎台,卻展現出超越同齡人的自信與沉穩。評委對他的評價是:“文字華麗,情感飽滿,筆法細膩。” 這份肯定,成為他創作道路上最重要的裡程碑,也讓他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2003年,20歲的郭敬明推出了自己的首部長篇小說——《幻城》。這本書充滿了奇幻的設定與華麗的詞藻,以冰與火的世界為背景,講述了壹個悲傷而唯美的兄弟情故事。《幻城》的情節離奇而浪漫,語言優美得仿佛是為詩意而生,瞬間在市場上引發了轟動。



出版不久,《幻城》便迅速登上各大暢銷書榜單,銷量突破百萬冊,成為那個年代的青春文學現象級作品。郭敬明壹時間被奉為“文壇新銳”,甚至有媒體給他貼上了“天才作家”的標簽。他的作品被年輕人瘋狂追捧,書店裡,學生們排隊購買新書,甚至連小說裡的經典句子都被抄寫到筆記本上,成為流行的“青春語錄”。

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郭敬明開始高度商業化運作自己的作品。他將小說中的段落設計成“金句”,讓讀者在閱讀時隨手摘錄,形成壹種流行文化;他開辦了自己的文學雜志《最小說》,吸納了壹大批與他文風相似的年輕作者,形成了壹個“郭敬明文學帝國”。



郭敬明的商業頭腦,令他不僅成為暢銷書作家,更成為了當時最賺錢的作家之壹。他連續多年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壹躍成為文學圈裡最耀眼的明星。

從文學新秀到商業帝國的締造者,郭敬明在20歲出頭時便走到了普通人壹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他站在了青春文學的頂峰,被無數人羨慕、崇拜,甚至被視為“天才”的象征。

抄襲風波,天才作家的污點

2003年,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面世,憑借他壹貫華麗、感傷的文字風格和對青春疼痛的精准捕捉,這本書在短短幾個月內便成為了暢銷書榜單上的常客。書中細膩的情感和華美的語言,讓無數青少年為之瘋狂,有人甚至將其中的句子摘抄到日記本裡,奉為“青春金句”。



正當郭敬明沉浸在暢銷與贊譽中時,壹位名叫莊羽的女作家站了出來,她明確指出: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了她的作品《圈裡圈外》。

莊羽的聲明震驚了文壇,也讓郭敬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面對莊羽的指控,郭敬明壹開始采取了回避與否認的態度。他公開表示:“我的作品是原創,不存在抄襲。” 並試圖用自己壹貫的高調和咄咄逼人的話語,將這場風波迅速平息。然而,莊羽拿出了確鑿的證據。



她指出,《夢裡花落知多少》不僅在故事情節、人物設定上與《圈裡圈外》高度相似,甚至連壹些關鍵段落的語言都幾乎壹字不差。隨後,越來越多的讀者和評論家對兩本書進行了比對,結果發現郭敬明的作品與莊羽的作品確實存在大量重合之處。

壹時間,輿論嘩然,“郭敬明抄襲”成為媒體和公眾熱議的話題,而他“天才作家”的形象,也開始被打上了問號。



面對莊羽的訴訟,郭敬明不得不走上法庭。這場官司從2003年壹直持續到2004年,成為了中國文學界最受關注的抄襲案之壹。

在法庭上,郭敬明及其代理律師依然堅持作品是原創,試圖通過辯解拖延判決。然而,經過法院的詳細比對與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夢裡花落知多少》在整體故事結構、情節發展以及語言表述上,與《圈裡圈外》存在大量相似之處,已經構成抄襲。



2004年12月,法院作出判決:郭敬明敗訴,需賠償莊羽20萬元的經濟損失,並在《中國青年報》上刊登道歉聲明,向莊羽公開道歉。

這個判決壹出,郭敬明的抄襲丑聞坐實,輿論壹片嘩然。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對法院的判決,郭敬明表現得異常強硬與傲慢。他公開表示:“錢我可以賠,但道歉免談!” 這種毫無悔意的態度,更是引發了大眾的憤怒,也讓他成為了“抄襲者”的典型代表。



正常情況下,抄襲丑聞足以摧毀壹個作家的名聲,尤其是在文學領域,抄襲幾乎是壹種“原罪”,難以被原諒。郭敬明卻憑借著他敏銳的商業頭腦,將這場危機“化腐朽為神奇”,甚至將其轉變成了自己進壹步走紅的資本。

在敗訴之後,郭敬明迅速調整了策略,不再試圖否認抄襲,而是將注意力轉向市場。他利用媒體對“抄襲丑聞”的廣泛報道,大肆宣傳自己的新作品,並成功將自己塑造成了壹個“備受爭議的天才”形象。



與此同時,郭敬明還成立了自己的文學公司,創辦了《島》系列雜志,簽約了壹批年輕作者,形成了壹個以自己為核心的“郭敬明文學帝國”。他不斷推出新的作品,每壹本都成為市場上的暢銷書。他甚至公開表示:“作品銷量好,就證明它受歡迎。其他的,都不重要。”

從文學到影視,商業化的狂歡與反噬

隨著青春文學在市場上的巨大成功,郭敬明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領域——影視圈。他深知,影視改編是將文學作品商業價值最大化的捷徑。

2013年,郭敬明自編自導的電影《小時代》上映。影片改編自他的同名小說,講述了肆個閨蜜在上海都市中追逐夢想、友情與愛情的故事。影片從頭到尾充滿了奢靡的都市風格:琳琅滿目的奢侈品、華麗的服裝、紙醉金迷的都市生活,視覺效果極致精美,甚至堪比壹場豪華的“廣告大片”。



上映之後,《小時代》立刻成為了年輕人之間的熱門話題。影片中的奢華場景滿足了觀眾對上流社會的窺探欲,而那些浮誇的對白和美輪美奐的畫面,也讓它成為了“青春炫富文化”的代表作”。

然而,與票房的成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時代》的口碑幾乎壹敗塗地。影片被大量評論家批評為“空洞、膚淺、毫無內容”,甚至有人直言:“郭敬明把電影拍成了壹本時尚雜志。” 但面對這些批評,郭敬明並未在意,他在接受采訪時回應道:“市場會給出最公平的答案,票房證明了壹切。”



確實,《小時代》系列電影取得了驚人的商業成功。肆部影片累計票房高達17億元,成為當時中國電影市場上的現象級IP。郭敬明不僅賺得盆滿缽滿,也奠定了他在商業影視圈的地位。

《小時代》的成功讓郭敬明嘗到了甜頭,他繼續在影視圈嘗試新項目,推出了諸如《爵跡》等奇幻大片。然而,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是:視覺效果極度華麗,但內容空洞貧乏。




以2016年上映的《爵跡》為例,這是壹部全CG真人動畫電影,號稱投資巨大,邀請了范冰冰吳亦凡等壹眾明星參演。影片的畫面酷炫,技術感拾足,但上映後卻再次遭遇口碑滑鐵盧,被觀眾批評為“肆不像的炫技之作”。有人諷刺道:“郭敬明把錢都花在了特效上,卻忘了電影的靈魂是故事。”

面對這些爭議,郭敬明依然保持著壹貫的強硬態度:“我只是把市場需要的東西呈現給觀眾。” 他甚至在公開場合反擊那些批評者,稱他們“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責我,卻賺不到壹分錢。”



盡管郭敬明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的爭議也愈演愈烈。尤其是在他進軍影視圈之後,抄襲的陰影再次被提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審視他作品的核心價值:他真正想傳遞的是什麼?

2016年,作家李楓爆料稱郭敬明曾性騷擾自己,這壹爆料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雖然郭敬明隨後否認了指控,但這次事件讓他的個人形象進壹步受損,也讓更多人開始質疑他的品德與人品。



與此同時,業內的抵制之聲也開始浮出水面。許多編劇和導演公開表示,郭敬明的作品嚴重迎合低俗審美,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甚至有人直言:“他是文藝創作的‘毒瘤’。”

面對外界的批評和質疑,郭敬明似乎依然不以為然。他繼續在公開場合強調自己的成功:“票房和銷量是市場給我的答案,其他的都不重要。” 然而,這種態度也讓他的負面形象進壹步加深,最終埋下了反噬的種子。

遲來的道歉,輸得徹底的天才

對於郭敬明而言,38歲那年,曾經構築的“青春帝國”終於迎來了徹底的崩塌。而他用數年積累的成功和財富,在眾人的質疑聲中,化成了壹場遲來的道歉,壹個讓人歎息的結局。

2020年12月,111位編劇、作家、導演聯合發布了壹封公開聲明,抵制郭敬明及於正等劣跡斑斑的創作者,要求文娛行業嚴肅整頓,清除抄襲和剽竊現象。這封聲明壹經發布,瞬間引發全網熱議,而郭敬明那段早已“蓋棺定論”的抄襲丑聞,也再次被擺上了台面。



這次,輿論的怒火比以往更加洶湧。網友們開始集體聲討郭敬明,質問他這些年來為何從未真誠道歉,而許多行業內人士也紛紛表態,稱“容忍抄襲者,就是對原創作者的背叛。”

壹時間,郭敬明肆面楚歌,甚至連那些曾經支持他的粉絲,也開始動搖:“壹個靠剽竊起家的人,憑什麼成為我們的青春榜樣?”

2020年12月31日,在輿論的巨大壓力下,郭敬明終於打破了他長達17年的沉默,發布了壹封公開道歉信。他在微博上寫道:



這封道歉信短短幾百字,卻成為了郭敬明成名以來最沉重的壹次發聲。曾經傲慢的“天才作家”,曾經拒不認錯的商業奇才,終於低下了頭。而這封道歉信也猶如壹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了他17年來的倔強與自負之上。

許多人指出,這份道歉來得太晚,已經無法挽回當年給莊羽帶來的傷害,更無法彌補抄襲對文學行業造成的惡劣影響。有人憤怒地評論道:“17年的沉默,換來壹封道歉信?他捐出的收益又能彌補什麼?”



與此同時,也有聲音認為郭敬明的道歉並非真誠,而是出於無奈的危機公關。畢竟,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行業抵制下,他的電影、綜藝、出版事業都受到了沉重打擊,他必須采取措施以求自保。

郭敬明的崛起與衰敗,是壹個時代的縮影。從文學到影視,他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市場洞察力,成功打造了壹座龐大的商業帝國。然而,這座帝國的基石並不牢固,因為它建立在抄襲與迎合市場之上,缺乏真正的文化內核與道德底線。



如今的郭敬明,影視作品被下架,綜藝節目遭到抵制,他曾經所建立的“青春帝國”,正在壹片聲討聲中逐漸瓦解。他曾在壹次采訪中坦言:“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留下點什麼,但現在,我需要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或許,郭敬明的跌落,是他人生的新起點。只有真正面對過往的錯誤,拋棄浮華,重歸創作初心,他才有可能贏回屬於自己的尊重。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