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热 民间冷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
官方热 民间冷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 https://t.co/qWFy4T5JPA—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December 4, 2024
半官方的第20届“东京—北京论坛”(中方称“北京—东京论坛”)于12月4日至5日在东京举行。由于是时隔6年后再度于日本举办线下论坛,引发两国各界人士的关注。
与会者除了热烈讨论中日合作的前景外,也提及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世界秩序。但两国民间对中日关系则相当反感,也引发专家对未来的担忧。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透过日中合作恢复和平,重建基于多边合作的全球秩序。”在论坛开幕式上,除了双方的主讲人外,日本外相岩屋也到场致词、中国外长王毅则透过视讯方式致词,表达了希望中日关系回暖的意愿。
王毅在视频致词中表示,欢迎外务大臣岩屋毅访华,而自己也愿在适当的时候访日。王毅说:“要共同守护亚洲的团结合作,防止域外势力挑动对立对抗。”而岩屋毅则在致辞时表示:“许多国家希望日中两国发展具有建设性的稳定关系”,他也呼吁日中两国在广泛领域加强对话。
论坛层级提高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员黄伟修向美国之音表示,本届论坛与过去的差异,除了改回线下外,主要在于中方提升了财经界人士的出席层级,例如中国前财政部长楼继伟、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前行长易纲等两位正部级官员到日本出席,这是过去没有的。
而日方也做出相对应的回应,日方找来亚洲开发银行(ADB)候任总裁神田真人、日本银行(央行)的副总裁与副财长武藤敏郎、前亚行的总裁中尾武彦等。而其中包含神田真人在内,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出席“两京论坛。”
黄伟修解读,这种变化主要是出于中国方面的需求,跟日方较无关系,“因为外资一直撤离,提高经济官员的层级,象征中国在经济领域对日本的重视。”而两国外长致词、以及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透过代读致词,都是与过去相同层级,“这个部分没有太大的变化。”
位于日本京都的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科教授中戸佑夫向美国之音表示,尽管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他认为两国都派遣高阶官员出席东京—北京论坛,确实代表两国有意改善双方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首相石破茂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有在当前困难情况下改善关系的意愿。”
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学部教授加治宏基告诉美国之音,像这样的公私合作的高层论坛,在民间交流持续困难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包括专家在内的两国高层官员可以透过澄清影响各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和因素,并向广大公众发表讲话,找到改善日中关系的线索。”
官方热、民间冷?
不过,根据论坛日本主办方、“言论NPO”智库在论坛前公布的联合调查显示,除了日本民众仍普遍讨厌中国外、中国民众近两年也开始出现厌恶日本的情绪。
黄伟修表示,从2012年以后,日本人对中国观感不佳的比例大多都超过8成,“这不是一两年、是长期以来就一直不佳。”他认为,这是由于当时尖阁诸岛(中方称钓鱼岛)国有化的议题所造成,因此“与其说是显着恶化,不如说是一直不佳。这是一个长期的特征。”
但更让专家担忧的是,中日受访者对两国关系的看法也显现出了差异。认为两国“关系很重要”的日本受访者为67.1%,较过去略有增加。但相同观点的中国受访者只有26.3%,大幅下降33.8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
黄伟修解释,日本方面认为,中国的媒体对日本的负面言论比较多,“这是日本人对中国不满的地方。”而据他了解,学界的意见是,这几年因为新冠疫情之后,中日缺乏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所以中国民众可以吸收的资讯,被限制于官方可以控制的渠道,“受调查的人可能受到官方媒体的影响,所以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对于这项调查的结果,加治宏基认为,日本政府应先检视自身的社会状况,以及过去10年来日本国民对华认知没有改善的原因,并希望能够敦促本国国民努力改进。
而在中国舆论的部分,加治宏基认为中国政府也应该是如此,“最好认真解决本国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两国人民不应互相指责,而应该审视自己改善社会挫折感的秘诀。”
加治宏基期许,在本届的日中高层论坛期间,希望两国专家和官员能够思考和讨论各自国家的问题和原因,“一般来说,指出对方国家的问题或这些原因是很容易的。然而,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相互指责。”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半官方的第20届“东京—北京论坛”(中方称“北京—东京论坛”)于12月4日至5日在东京举行。由于是时隔6年后再度于日本举办线下论坛,引发两国各界人士的关注。
与会者除了热烈讨论中日合作的前景外,也提及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世界秩序。但两国民间对中日关系则相当反感,也引发专家对未来的担忧。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透过日中合作恢复和平,重建基于多边合作的全球秩序。”在论坛开幕式上,除了双方的主讲人外,日本外相岩屋也到场致词、中国外长王毅则透过视讯方式致词,表达了希望中日关系回暖的意愿。
王毅在视频致词中表示,欢迎外务大臣岩屋毅访华,而自己也愿在适当的时候访日。王毅说:“要共同守护亚洲的团结合作,防止域外势力挑动对立对抗。”而岩屋毅则在致辞时表示:“许多国家希望日中两国发展具有建设性的稳定关系”,他也呼吁日中两国在广泛领域加强对话。
论坛层级提高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员黄伟修向美国之音表示,本届论坛与过去的差异,除了改回线下外,主要在于中方提升了财经界人士的出席层级,例如中国前财政部长楼继伟、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前行长易纲等两位正部级官员到日本出席,这是过去没有的。
而日方也做出相对应的回应,日方找来亚洲开发银行(ADB)候任总裁神田真人、日本银行(央行)的副总裁与副财长武藤敏郎、前亚行的总裁中尾武彦等。而其中包含神田真人在内,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出席“两京论坛。”
黄伟修解读,这种变化主要是出于中国方面的需求,跟日方较无关系,“因为外资一直撤离,提高经济官员的层级,象征中国在经济领域对日本的重视。”而两国外长致词、以及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透过代读致词,都是与过去相同层级,“这个部分没有太大的变化。”
位于日本京都的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科教授中戸佑夫向美国之音表示,尽管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他认为两国都派遣高阶官员出席东京—北京论坛,确实代表两国有意改善双方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首相石破茂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有在当前困难情况下改善关系的意愿。”
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学部教授加治宏基告诉美国之音,像这样的公私合作的高层论坛,在民间交流持续困难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包括专家在内的两国高层官员可以透过澄清影响各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和因素,并向广大公众发表讲话,找到改善日中关系的线索。”
官方热、民间冷?
不过,根据论坛日本主办方、“言论NPO”智库在论坛前公布的联合调查显示,除了日本民众仍普遍讨厌中国外、中国民众近两年也开始出现厌恶日本的情绪。
黄伟修表示,从2012年以后,日本人对中国观感不佳的比例大多都超过8成,“这不是一两年、是长期以来就一直不佳。”他认为,这是由于当时尖阁诸岛(中方称钓鱼岛)国有化的议题所造成,因此“与其说是显着恶化,不如说是一直不佳。这是一个长期的特征。”
但更让专家担忧的是,中日受访者对两国关系的看法也显现出了差异。认为两国“关系很重要”的日本受访者为67.1%,较过去略有增加。但相同观点的中国受访者只有26.3%,大幅下降33.8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
黄伟修解释,日本方面认为,中国的媒体对日本的负面言论比较多,“这是日本人对中国不满的地方。”而据他了解,学界的意见是,这几年因为新冠疫情之后,中日缺乏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所以中国民众可以吸收的资讯,被限制于官方可以控制的渠道,“受调查的人可能受到官方媒体的影响,所以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对于这项调查的结果,加治宏基认为,日本政府应先检视自身的社会状况,以及过去10年来日本国民对华认知没有改善的原因,并希望能够敦促本国国民努力改进。
而在中国舆论的部分,加治宏基认为中国政府也应该是如此,“最好认真解决本国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两国人民不应互相指责,而应该审视自己改善社会挫折感的秘诀。”
加治宏基期许,在本届的日中高层论坛期间,希望两国专家和官员能够思考和讨论各自国家的问题和原因,“一般来说,指出对方国家的问题或这些原因是很容易的。然而,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相互指责。”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