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 今年的雾霾,为什么来得又早、又重、又长?

为有效遏制污染的进一步恶化,避免对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亟需迅速采取有力措施,降低传输通道内各类污染源的活动强度。这将有助于缓解污染积累,减轻大气负荷,为改善空气质量创造更多空间。


从8日起,偏南风将主导气流,污染物将沿着自南向北的路径输送至京津冀地区,并在燕山和太行山的地形阻挡下进一步堆积,可能引发新一轮重污染天气。因此,尽管气象条件无法改变,仍需依靠科学的减排预案,结合气象预测提前部署减排措施,以降低区域污染物浓度,减少重污染天气再次发生的风险。

02

缺席的秋冬攻坚计划?

秋冬季是PM2.5污染最集中的时期。受采暖季煤电供应、工业等污染源活动水平高,叠加秋冬季逆温层形成、静稳天气较多等不利气象因素影响,污染物扩散条件差,导致污染物浓度易升高[10]。从2017年起,生态环境部每年发布《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针对秋冬季(每年10月至次月3月),为重点治理区域设立PM2.5浓度控制目标及重污染天数控制目标,涵盖高耗能高排放工业整治、散煤治理和移动源排放管控等重要方面[11]。

“十四五”开局后,《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已不再对PM2.5年均浓度达标的长三角地区发布治理措施。事实上,解除秋冬攻坚要求后,长三角地区的PM2.5污染有所反弹:2023年,年均PM2.5浓度同比上升3.2%[12],2024年冬季(1月至3月)同比增长12.8%[13]。去年,攻坚计划在考核期过半后才发布,而今年的计划至今仍未见踪影。

分析显示,去年的秋冬季攻坚计划中,京津冀地区整体PM2.5浓度下降目标设定为同比减少6%。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实时数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总体达成了这一目标,然而,由于各城市治理成效不均,该区域中仍有六成城市未能完成其具体PM2.5控制目标[14]。其他分析还指出,2021年也曾出现类似情况,该年秋冬季攻坚行动虽然在整体上较好实现了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的控制目标,但区域内仍有四分之一的城市未能达标[15]。

秋冬季空气治理攻坚计划近年来的推迟发布甚至缺席,显示出其执行上的连贯性和准时性不足,这对区域内空气污染的防控效力正逐渐减弱。尤其是将长三角地区排除出治理范围后,该区域的PM2.5污染已显著反弹,并且可能加剧全国范围内的联动污染扩散。

从结果上看,该计划未能完全实现最初设定的目标,表明未来需强化对地方政府的责任追究机制,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施以更严格的问责,或在治理效果上建立更全面的跟踪和监督机制,以确保治理措施在区域内的落实和效果最大化。

03

工业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024年三季度,全国总发电量因8月至9月的高温迅速上升,加之旱情导致水电发电量下降,煤电和气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和13%,显著高于此前的增长率[16]。这一火电发电量的攀升在满足高温供电需求的同时,也推高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仍处低迷状态,钢铁和水泥等建筑材料产量下降,然而,细分行业表现显示,尽管钢铁产量下降了9%,钢铁行业的污染排放并未出现对应的同比例下降。这是因为市场需求的下滑主要影响了电弧炉钢铁厂,而排放强度较高的燃煤钢铁厂受冲击较小,污染排放的减少幅度因此有限[14]。

与此同时,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依旧保持活跃,前九个月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和10%,进一步推动PM2.5污染物的累积[18]。化工行业的迅速扩张为污染治理带来了挑战。近期油气价格上涨、煤价下调等因素推动了对煤化工产品的需求。

根据万得金融数据端统计可得,2024年前八个月化工行业的煤炭消费量同比增加18%,其使用煤炭带来的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加剧了PM2.5污染物的形成。火电、有色金属和化工行业等工业过程不仅是PM2.5一次颗粒物的重要排放源,也为二次PM2.5的主要前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提供了关键来源[19]。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雾霾笼罩大温 连串雨天正在路上 大温惨了 即将迎来酷热 还有雾霾
    《穹顶之下》十年后 中国的雾霾 消失了! 红日刷屏 大温雾霾天今天有所缓解
    美国野火烟雾要来 大温雾霾或加重 加国野火雾霾飘到格陵兰 天空漆黑
    BC这些地雾霾超高风险 5千户撤离 北美绝大部分雾霾中 大温躲过一劫
    野火逼近大温要雾霾?疏散警报发出 防护林开口子吹走雾霾迎来沙尘暴?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