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江湖气的姚主席 输在不够"江湖"

李元伟则被描绘为开明和改革的代表。他在主席任内是聘请国际名帅的坚定支持者,从哈里斯到尤纳斯,这个时期也经历了男篮人员配备、技术风格相对稳定的两个奥运周期。同时,李元伟对于CBA联赛职业化高屋建瓴的规划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已成为中国篮球发展史上重要节点的《中国职业篮球改革发展十年规划》(即“北极星计划”),都是他为人称道的政绩。当然,成绩才是硬道理,他任内中国男篮连续两届奥运会跻身八强,堪称中国篮球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姚明的两位前辈也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专业院校出身、体育系统培养的老兵。换句话说,他们是在系统里扎根多年的体育干部。在这方面,你可以对他们开明或保守的风格进行区分,但没法说他们不专业。毕竟篮协是管理机构,本质上是官场,而不是球场。懂如何做好球队领袖和懂如何做好篮协主席,是天差地别的两件事情。在这方面,我们虽然不能说姚明不专业,但起码他是从头学起的。

姚明想做的事情太多。譬如2019年,从男篮世界杯的东道主筹备,到联赛、青训等多个方面同步进行的各项改革,更别说被寄予厚望的国家队了。在不同项目并行的时候,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需求,资源配置就很难完全兼顾。面对这种局面时,作为篮协主席,疏导和调配就成了工作的重心。然而对此,姚明的经验并不足够,以至于协调各方时,出现了顾此失彼的情况。到最后,给人留下似乎什么事都做了,但什么事都没做好的印象。

到后来,这似乎已经成了中国篮球种种不如意现状的根源,以至于到了最近两年大赛毫无建树、联赛乱象迭出的局面,这些都使得球迷和高层的不满积聚到了极限,这也是姚明作为一名“非典型干部”的无奈。中国篮球“底子薄”是一方面原因,而姚明的“根基浅”也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或者说,他在中国体育官场这盘根错节的复杂体制内,从未真正地、成功地“扎”进去。

“一事无成”?是不看球的人才会有的偏见

在我们熟悉的官员考评体系中,“出成绩”是一项重要的表征。就拿此前历任主席中口碑较好的李元伟来说,那些年的男篮阵中有姚明,也算是李元伟的幸事。虽然联赛水平与环境的提升对于国家队成绩理应起到“反哺”的作用,但无论是在FIBA还是NBA体系下,篮球运动的一项铁律是:管理层或许能打造一支实力超群的球队,但最终的胜利还是球员扎扎实实打下来的。政策再对头,执行的人派不上用场,也是白搭。

姚明作为篮协主席面临的困局,就有点像后一种情况。套用范志毅那段几乎适用于任何体育项目的金句来说,“你谁谁谁都在打核心,他打得了吗?没有这个能力知道伐!”

的确,在中国篮协主席的各项工作中,奥运赛场的成绩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姚明到目前为止的确没有拿出令人满意的答卷。男篮先后“历史性地”错过了东京和巴黎两届奥运会,而原本已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巅峰的女篮今夏也在算完小分后小组出局。对于刚刚进入陌生领域,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姚明也在尽力积累着自己的经验。每次到最后,都是他和球队站在一起并主动揽责,但仍有苛责者问:“你说你负责,你怎么负责?”

也许,辞职是他在这个位置上,唯一能让批评者看到的“负责”姿态。


我们也免不了要发问,又一次告别“姚时代”之后,中国篮球未来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在一片混沌中,没人知道。对于姚明,在这7年半时间里,尽管他在男篮国家队方面交了一份不算合格的答卷,但在其他方面,仍旧有闪光点证明,他并非“毫无建树”——

姚明对于联赛以及青训工作的诸多改革措施,成效已在纸面上。CBA层面,薪资制度规范化,效仿NBA建立工资帽,规范合同类型;青训方面,推进体教融合,选秀制度化,扩宽大学生球员进入CBA的通道;文化建设方面,中国篮球名人堂的设立,致敬先辈,建立了让中国篮球绵延薪火相传的传统。

在巴黎奥运会不如意的结局之前,“无畏金兰”的中国女篮重回巅峰,女篮世界杯亚军,亚洲杯、亚运会冠军,韩旭、李梦、李月汝等掀起又一波女篮姑娘登陆WNBA的浪潮。 虽然篮协有专门负责女篮工作的副主席,但至少,女篮在姚明任内是出了成绩的。不论是因为改革到位还是周期使然,这份答卷都足够让人满意,虽然看似在巅峰又戛然而止。更别说在篮球场的聚光灯之外,3X3篮球蓬勃开展,作为比5人制篮球基层参与门槛更低的形式,赛事普及和参与群体显著增长,赚了吆喝也赢了成绩。女子3X3国家队东京奥运会摘铜,是中国篮球项目了不起的突破。

李凯尔成功归化,崔永熙加盟篮网,看似更多是个人的选择和努力,但与姚明作为篮协主席在背后的操持和运作也少不了关系。最起码,在NBA赛场上断档多年的“中国血脉”,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复苏。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