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快别说了,这些所谓的古代名言都是错的

自古及今的典籍、话本小说与诗词歌赋都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庞大的“名言库”,从咿呀学语的小童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长者都能吟诵几句。


然而,不少古代名言虽然广为流传,又极能表意,其句意却非常容易被误传。

如果根据古代名言的历史背景和文献记载加以考据,就会发现它们不但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句意,甚至还可能完全相反。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常被误解为若要以美德宽容怨恨,那用什么来回报美德?其实这个句式并非其原貌,两句话也并非同出一段文献。

《老子》六十三章:“大起于小,多出于少,以德报怨。”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面对是否要“以德报怨”的问题,孔子也不能苟同,回复发问者说要以正直的态度对待怨恨,恩德是用来对待同样的恩德的。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底图来源/纪录片《孔子》截图

而“相濡以沫”作为成语,自然是寓意守贫乐道、不离不弃的深厚情谊,但其全句却并非此意——

《庄子·大宗师》:“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即认为与其一同艰难地苟延残喘,还不如各自寻求宽敞任由遨游的江河湖海。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也绝非鼓励出家人不守清规戒律。


《济公李修缘》道济禅师:“酒肉穿肠过 ,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其实,济公是在“凡尔赛”地表示,我可以让酒肉穿肠不留影踪,不耽误我一心向佛,参悟禅机。但若旁人学我,那则未必能如我一般。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底图来源/影视剧《活佛济公》截图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同样是少读一句,语意大变。它出自《论语·里仁》,全句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也就是说,原句的句意是:父母健在时,子女尽量侍奉膝下,不要远游,如果一定要远游,则要提前禀告双亲。并非要限制子女们的“人身自由”。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