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爆发一周年,是时候算算经济账了

2022年1月3日,货轮在埃及苏伊士运河上航行。


埃及的困境也值得关注。“埃及主要靠苏伊士运河的航运收入来支撑经济发展,财政结构比较脆弱。”马晓霖指出,现在过航船只大幅减少,政府收入锐减,客观上会对中国在埃及的一些投资项目产生消极影响。

作为巴以冲突外溢表现之一,也门胡塞武装为支援巴勒斯坦而发起对红海上以色列相关船只的袭船战,迄今已延宕超过10个月了。其引发的红海航运危机,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与欧洲的贸易85%通过海运,而海运最经济的航线就是从曼德海峡到红海再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抵达南欧,再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西北欧。”马晓霖认为,各航运巨头畏惧胡塞武装,让大量船只绕行好望角,导致安保成本和保险费上升从而推动运费上涨,使得海运贸易变得不太经济。

尤其是对于浙江等省份从事传统外贸领域的部分民企而言,运费上涨、船期延长意味着压缩原本就比较薄的利润,甚至无利可图。



义乌国际商贸城。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圣诞用品的德国客商夏洛特向潮新闻记者吐槽,同一批货从义乌去欧洲原本只要40天,现在至少要60天。

7月18日,浙江永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往英国出口了一批圣诞用品,一个40英尺集装箱,运费竟高达9000美元。“年初才2000多美元,太疯狂了。”该公司销售经理王红阳显得很无奈。

作为对比,根据国际物流巨头DHL的数据,40英尺集装箱从郑州通过铁路运往巴黎的费用是9200美元,运往汉堡需7000美元,到米兰则要9400美元,这还是涨价后的价位。可见,海运与铁路的运费已十分接近。


这使得更多商单转向了中欧班列。据国铁集团公布的数据,今年1至7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1403列,发送货物122.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11%。

从202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地区双向投资快速升温。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东业已成为最大的外资财务资金来源地。沙特、阿联酋等国主权财富基金持续加码中国,阿布扎比投资局和科威特投资局出现在51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里。而沙特3600亿美元的主权基金也已在华设立办事处,先期公布的在华投资基金已超30亿美元。



2023年3月5日,科威特费尔瓦尼耶省举行中国汽车专场嘉年华。

当被潮新闻记者问及中东战火对于中国的危与机时,旅居黎巴嫩23年的中阿文化商贸交流促进会会长赵颖有些激动:“其实像伊拉克这样的国家,我们在国内觉得危险,其实这里发展得很好,而且伊拉克人出手很大方,很愿意消费,商机十分广泛。”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