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货币政策的大杀器,还得有真正的市场化改革
那么,央妈到底是怎么刺激出这波“泼天富贵”的?对宏观经济又会有怎样的影响?还得细细道来。
1
组合拳
央行这回是打了一套组合拳,给市场来了个全身按摩。主要有三招,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降低准备金率,和“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目标很明确,就是增加市场流动性。
降低存量房利率,给银行打工的购房者手头松快一点,多一点消费的余裕。如果这帮欠债的能心情愉快一点,不着急忙慌提前还贷,就更好了。这也算是间接增强了楼市信心。
存量房利率降了,不就成了“苦一苦银行”了吗?央妈也考虑到了,来一波降准,奶一口“亲儿子”,就不哭不闹了。而且,后续再发个国债啊、搞点专项贷啊,好大儿们也能配合。
这两招是配套的,中规中矩。第三招可就厉害了:
9月24日,央行提出将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操作5000亿。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有点高深莫测的样子。看不懂就对了,越是看不懂的金融政策术语,就越是有讲究。
直白说,这就是用险资撬动股市的开闸放水。保险公司这样的“非银金融机构”,处境比较尴尬。虽然也是“金融机构”,但是“非银”的身份注定是边缘化的。银行享受的央妈兜底待遇,那是不用想了。险资的投资渠道还受限。过去央妈给点春风雨露,还要明示“禁止进入股市”敲打一番。这就导致融资成本很高的险资还摸不到主流金融资产,只能搞点旁门左道的玩意儿。主要是用一堆花里胡哨的金融产品把钱弄进房地产。尤其是“三条红线”后,断了房企的银行渠道,险资就成了替代。后来房市不行了,保险公司手头的金融资产就成了烫手山芋了。说好听点,就是流动性较差。说难听点,那就是无人问津。

所以,“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就是为保险公司专门开的小灶。简单讲,现在保险公司可以把手头的金融资产抵押给央行,从央行获得贷款,再把钱投入资本市场。险资就这样直接从货币供给的源头解套了。
贴心的是,潘行长特意主动指出这钱“可以进入股市”。与过去“不准进入股市”的扑克牌脸,判若两人。
更贴心的是,公布了首期5000亿的授信额度。钱多钱少切不说,明确了池子里是有钱的,就是政策落地的决心。
更更贴心的是,潘行长还表示5000亿不够,第二期还可以5000亿,第三期还有。三倍决心,三倍的温暖。
央妈的这通表态,那真是全方位呵护啊。怕你们有顾虑,明确指出了向股市冲锋。怕你们冲锋不够勇敢,特意打开弹药库让你们看。想必各家保险公司现在是浑身是胆、战意爆棚。
而且,这还不是解套险资冲一波,而是把证券、基金也捆一起,形成了货币源水直通股市的循环系统。
理想状态是,保险公司从央妈那儿拿到资金买股票,转手给证券、基金,那两家还可以把票再抵押给央妈套现。央妈一个水龙头,三大非银金融机构奶一圈,完美闭环。不但货币之水天上来,还自带了顶级杠杆。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