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 尹錫悅上台以後 要求韓國擁核的呼聲"正常化了"

在尹錫悅上台以後,要求韓國擁有核武的呼聲“正常化了” https://t.co/E5U76rrtio—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September 10, 2024


韓國總統尹錫悅承諾韓國不會尋求核武器不到兩年,他的新任命的國防部長就公開設想韓國可能重新考慮這壹立場的情形。

韓國國防部長金容鉉(Kim Yong-hyun)星期伍(9月6日)就職後的言論再次證明,在對朝鮮迅速擴張核武庫和美國保護的長期可靠性的日益擔憂中,曾經被視為禁忌的核武器想法已成為首爾的主流。

金容鉉作為壹名學者和退役軍官長期以來壹直認為韓國可能需要某種形式的核武器來對抗朝鮮。金容鉉在最近曝光的2020年研討會視頻中警告說,韓國沒有此類的威懾就“將無生存或無未來”。

金在上星期的確認過程中堅稱,如果美國的核保護傘被證明不足,“所有選擇”都應該開放。

這似乎是韓國現任國防部長首次公開考慮獲得核武器的可能性,與多次堅決拒絕這個建議的其前任截然不同。

韓國國防部發言人對美國之音說,首爾依靠美國的延伸威懾和美韓聯盟來應對朝鮮核威脅的“原則或立場沒有改變”。

發言人並說,“但如果我們不能保證國家的生存和安全,所有手段和方法都開放,”並強調需要與美國密切合作。

總統辦公室的壹位發言人拒絕對此評論。

大多數觀察人士懷疑韓國會在近期尋求核武器,因為這將帶來巨大的經濟和國家安全風險。

韓國不僅有可能激怒中國,還可能顛覆其與美國的聯盟,並招致嚴厲的國際制裁,同時還可能鼓勵該地區的其他國家考慮擁有自己的核武器。

盡管存在風險,尹錫悅仍繼續將這個曾經不可想象的想法繼續推向主流,讓人擔心該提議可能會變得更加可接受——並最終成為現實。

核呼聲現在是定期的

尹錫悅本人1月說,如果朝鮮威脅升級,韓國可能會研發核武器,這引發華盛頓的警惕,因為不擴散壹直是華盛頓的長期要務。

尹錫悅和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叁個月後簽署了《華盛頓宣言》,加強美國的防御保證,並重申韓國對核不擴散條約的承諾。

但韓國統壹研究院研究員李相星(Lee Sang Sin)說,尹錫悅對金容鉉的任命似乎違背了該協議的精神。李說,最顯著的是公眾對金容鉉的言論缺乏反應。

金的任命沒有引起韓國媒體的太多關注,西方媒體也基本忽略——可能顯示韓國核武器的呼聲已經成為常態。

李說,“這就是我警告的,”“[這個對話]已經正常化了。”


當美國之音聯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時,他們拒絕直接評論金容鉉的言論,而是強調《華盛頓宣言》明確韓國對核不擴散條約的承諾。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壹位發言人說,“我們將繼續與韓國盟友合作,加強我們的聯盟,確保我們有能力遏制核威脅。”

驅動對話

民意調查長期顯示,大多數韓國人支持獲得核武,盡管此類觀點曾限於政治邊緣。

在尹錫悅的領導下,這場爭論變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壹些政府支持的研究機構也在探索核武器的可能性。

韓國國家安全戰略研究所6月份發布的報告建議首爾考慮對各種選擇進行政府審議和公開辯論,包括重新部署美國戰術核武器、北約式核共享以及韓國發展自己的核武庫。

這樣的呼吁不僅來自首爾。越來越多的前特朗普(Trump)官員對這個想法表示開放,甚至有些人強調韓國擁有自己武器的地緣政治優勢——特朗普本人壹度拿這個想法打趣。

特朗普重返執政的可能性及其“美國優先”的立場,引發首爾擔憂美國的長期保護可能不再可靠,進壹步加劇了核辯論。

韓國有些人似乎急於利用這壹趨勢。頗具影響力的保守派研究團體峨山政策研究所所長崔康(Choi Kang)在本月壹篇評論文章中表示,韓國核武器應該被呈現為有利於美韓聯盟。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壹頁12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更多...
    送韓國奪冠 22歲中國國腳美甲染紅惹眾怒 韓網吐槽韓國電影完蛋了,全是關系戶玄彬都成影帝
    紐約時報:特朗普助力韓國實現核動力潛艇夢想 高市早苗又惹惱韓國!韓國警告日本:絕對無法容忍!
    韓國會議長:日本應真誠反省歷史並展現負責任態度 韓國擬修刑法"辱華可關5年" 李在明點頭 全國嘩然
    美國開綠燈 韓國亮出大招 東亞格局要改寫了 韓國古裝歷史劇即將開播,內容是打敗大唐,他們不偷文化改意淫了
    美批准韓國建造核潛艇 盼牽制中國 美國將協助韓國建造核"攻擊型"潛艇——意味著什麼?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