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 外卖骑手们的"逆行人生",徐峥不懂

如坐针毡的2个小时。
外卖电影《逆行人生》开场40多分钟了,没有任何情节点。眼前一桢一桢轮播着脸谱式的PPT串烧。整个影厅只有我一个人,冷气开得特别大。影院这种地方,人被困在椅子上,进不去电影里的世界,就会对现实世界和环境的感受特别敏锐。
当徐峥饰演的前大厂员工、新晋外卖骑手,因为送外卖凑不齐房贷而焦虑时,我蜷着的脚趾也在洞洞鞋里抠出了两室一厅。
01
花钱看了两小时PPT
每当剧情推动不下去时,暗调的滤镜、细碎夸张的剪辑和鼓点一样刻意的配乐就上来了。每隔一段时间,情节快断片时,画面里就会轮播一次骑手怼脸拍。
当类似的镜头,重复穿插到第三次短视频笑脸集锦时,我的不适上升到了愤怒——前面在笑的都是演员,后面不笑的才是真实的外卖员。
搞文艺的,先讲好一个故事吧。
开局《骆驼祥子》结尾《王者归来》。在《逆行人生》里观众只看到,生活的苦难,被一个个鸡汤和狗血,包装成了雕花的屎。戏剧冲突和矛盾,被偷换成了底层人民之间的“为难”和“压榨”。
整部电影没有实质上的剧情,没有鲜明人物,只有符号。把所有和大厂员工、外卖骑手人群相关的符号,一股脑的怼在一部PPT里了。
《逆行人生》这部电影,是对骑手群体实实在在的冒犯。
02
挥之不去的成功学气质
如果说,创作者剧作中不接地气的上帝视角和乱七八糟的剧作结构,是业务能力问题,那么影片最后的价值导向把外卖员群体奋斗目标定位在“成为单王”,这就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坏了。
夜店冲击单王那几分钟,整个电影连成功学气质都出来了:月入过万,都有保险,打榜作战,更快更强。你的苦难在于你不够努力,在于没有开放心态和超越速度的觉悟。
——整个电影就是一场成功学的放下。
然而,生活比电影唏嘘。《逆行人生》上映热炒话题期间,骑手和保安之间的群体性冲突再次真实上演。8月13日,据杭州警方通报,某外卖平台外卖骑手在送餐过程中,与园区保安发生冲突后引发下跪,引发现场人员聚集。
冲突的视频画面中,有人指着园区保安制服的方向大喊:你再说一句外卖是狗?!都谁先骂的?另外一个人群聚集的画面中,穿着外卖员制服的人群爆发出情绪激烈、节奏感很强的呐喊“道歉,道歉。道歉。”
真实世界里发生的这一幕,跟电影《逆行人生》里大屏幕上尽带黄金甲的画面,倒是对上了:大面积的小黄把小蓝碾压,小蓝根本不是对手。
03
骑手根本逃不出系统
电影里,徐峥饰演的外卖骑手,通过开发了新的算法小程序,而成为系统里跑得更快的人。但在现实世界里,骑手要想绕开平台,搭建自主的配送系统,就只能被封号。
在外卖生态的上帝视角里,骑手不是“人”,而是平台“运力”的一部分。而作为“运力”的宿命,所有骑手总结出来的配送捷径,最终都会被算法归纳成常规时间。下一次算法驱动下的系统,会要求骑手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快”。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