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别政策] 划时代一步:中国第一个"跨性别门诊"

▲ 一条曾经报道过全国跨性别热线,发起者核桃是一位跨性别女性


目前我们不认为“跨性别”是一种疾病,但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焦虑,这个人群对医疗援助有很广泛的需求。

内地的跨性别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了国内第一例男转女性别重置手术,很多跨性别者听说了之后就陆续来就诊。

90年代初是这个项目的黄金时期,当时接诊的医生都觉得很惊讶,这个群体怎么有这么多人。

2017年的数据表明,80%的跨性别者需要激素治疗,60%的人需要手术治疗,但是真正能够在医院里头获得这些资源的,激素治疗只有6%,手术是百分之十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有些人没有正规的途径获取到激素药物,可能会接触私下兜售药物的群体。甚至有些孩子没有钱去买,被怂恿通过援交的交易,来获取这些药物。

还有人对自己的生殖器很憎恶,羞于去医院,或者够不上手术的要求,就冒着疼痛和生命风险自己动手切除。类似的极端行为可以说层出不穷。

所谓“大道不畅,小道必猖。”与其让他们承受这么高的风险,还不如给他们一个更体面的医疗帮助。



▲ 团队在手术中

我的本职工作是整形外科医生,这可能是跨性别群体最常求助的一个专业。从面部的整容,身体的塑形,到最终的下体手术,都需要用到整形外科的技术。

我第一次接触这个人群是在2005年。当时我还是一个住院医师,病房来了一位男跨女的跨性别者,叫小雨,想来做性别重置手术,就是老百姓说的“变性手术”。

一开始我也跟大部分普通人一样,不太了解这个群体,甚至有点恐惧。接触下来之后,我发现小雨是一个很坦诚、很善良的人。

手术以后,小雨曾经咨询过我有关激素治疗的情况,但在当时,我没有找到相关的专家和参考资料。小雨告诉我,很多跨性别者都有内分泌方面的医疗诉求,但是国内找不到这样的资源。出院的时候,小雨还给我拿了一篇跨性别医疗的外国文献,推荐我看一看。


那个时候我心情很复杂,我一个医生,还需要“病人”来指导,说实话有点被激将到了。

当时国内的跨性别医疗,仅限于几家精神科医院给他们开具诊断证明,还有为数不多的整形外科给他们做性别重置手术。至于完整的序列医疗的概念,在国内是一个缺失。

2016年,我作为发起人,邀请一些相关专业的医生,建立了一个多学科协作的医疗团队,希望给跨性别人群提供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

从2018年开始,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跨性别综合医疗门诊。6年间,已经接诊过超过2500位的跨性别孩子,平均每年的增长率在60%以上。

从原来我一个人出诊,到现在我们每周五个门诊单元,四位医生出诊,几乎每个门诊单元都满号,每一位医生的工作都是超负荷的。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美国校园枪击案枪手曝光 跨性别者喊话:杀掉川普 美名医遭跨性别病人起诉:人造阴茎切除 性生活触礁
    移民局:美国不欢迎跨性别运动员 签证绿卡一律被拒 跨性别平权跨步 法庭判"男女分隔"违宪
    配合川普政策!美奥会改规范,跨性别女性"仅能报男子组" 美奥委会"悄悄"禁止跨性别女性参加女子体育比赛
    宾大认错!取消跨性别运动员荣誉 禁参加女子队… 川马翻脸 跨性别女儿补刀:我说对了  (1条评论)
    跨性别人"霸榜"女子运动金牌榜 家长怒了 不是同性恋了?剧版《美末》改写蒂娜性取向引争议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