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假钱买真钱 中国黄金浪潮!(图)

在这个时期,即便货币严重超发,即便对未来严重透支,但人们会基于全球化的观点,认为这些货币的价值都是稳定的,就可以放心投入到经济活动、金融领域和资产价格体系中。


2018年一声炮响,川普政府开始打响了贸易战,到拜登政府时期更不断切断主要国家之间的关键产业链,考虑到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需求终端,这导致全球统一大市场遭到持续的破坏,经济全球化开始迅速解体。

与全球化不断发展时期经济效率不断提高相反,全球化解体就是全球经济效率快速下降的过程,也是资本资本投资收益率不断下降的过程,这几乎是无需解释的。比如当拜登政府不断限制关键产品出口之后,意味着这些企业的全球统一大市场开始萎缩,企业的资本投资收益就会下降,全球的经济效率也就下降了。

这会导致三个结果:

首先,经济效率下降之后,意味着这一时期所发行的所有纸币都是低值的,源于投资收益率在不断下降。

其次,在全球化时期超发了大量的纸币并形成了债务,在当时这些纸币都被认为是足值的,按照当时的利率和通胀率来衡量也确实是足值的,但这些货币都是在透支未来,是为未来所发行的,当全球化解体、资本投资收益率连续下降之后,人们就会发现当时所发行的这些纸币是不足值的。

再次,当经济效率下降之后,各国的资产价格泡沫就会破裂,财政收入就会萎缩,但各国为了应对战争、地缘冲突和日益恶化的国内矛盾却需要更大的财政支出,此时就只能进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廉价货币也就出笼了。在这里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央行通过印钞压制国债收益率,进而就降低了日本政府的财政赤字,这就是典型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在现代的表现方式,其实只要您仔细观察,其它一些国家也在做同样的事,财政赤字货币化已经成为本币主要的发行方式,也在大规模释放廉价货币。

全球化顶峰时期超发的纸币从足值货币蜕变为不足值货币,正在发行的纸币因经济效率下滑而成为低值货币或者说是高通胀货币,有些国家以各种方式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释放廉价货币,纸币开始成为典型的“风险”资产。

这种“风险”到底有多大?轻者可以看看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元,十年内贬值了大约70%,连巴黎开出租车的司机都拒绝接受美元;重者可以看看过去十来年的阿根廷和委内瑞拉货币,数年内就可以贬值99%以上。经过经济全球化之后,人们已经熟悉了价值稳定的纸币,其实放眼历史,纸币价值稳定的时期是非常短暂的,否则苏联也不会在70年的历史中换币七八次,末期的苏联卢布更制造了超级通胀。要注意的是,上述事件是单一国家财政、债务管理不善带来的货币危机,现在是全球化解体带来的全球系统性危机,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前者是手榴弹,后者是航空炸弹。


全球化解体纸币价值失去了保证,包括国债在内的纸币资产也成了风险产品,无法起到避险功能,此时从央行到民间就开始回归数千年来的避险资产——贵金属进行避险活动,结果,黄金抢购大潮就开始了。



抢购大潮立足于两点基础:

第一,纸币的寿命总是短暂的,源于可以无限超发的纸币无法抵御人性中的贪婪,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随着美国日本等国政府开始深陷债务陷阱之中,意味着1971年之后开启的纸币时代已经望见了尾灯。在尾灯开始出现的时刻,意味着很多纸币有陆续变成纸张的风险,现在的央行和民众都是在用现在的纸币——未来的纸张,来购买金银铜为代表的实物货币和真正的财富,这显然是合理行为。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