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们挤破头争抢工作机会,家政行业有多香?

现在的东瑶家政办公室环境


对出身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女性来说,在深圳自己开公司,听起来更像是幻梦一场。营业执照怎么办、怎么选办公地点、第一批员工怎么招聘怎么管理······每一个环节,周于英都担心自己做不到、做不好。

此前积累的人脉在此时发挥了作用。一位同在深圳创业的老家姐姐对周于英的状况十分了解,她十分细致得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手把手教了她怎么办理执照、租赁办公室,以及建立之初如何让公司快速运转。

在另一位女性的带领和托举下,周于英创立了自己的家政公司。招聘的员工也都是之前做月嫂时认识的姐妹们,她想,要靠自己和姐妹们的双手,在深圳真正立足。

公司开业之初,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来自自己之前服务过的客户的推荐。每一次开单,周于英都会亲自带着家政阿姨上门,路上她会仔细地跟阿姨分享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叮嘱对方一定要让客户满意。



《逃避可耻但有用》剧照

身份从服务者转向管理者之后,周于英很快遇到了瓶颈。过去熟人推荐的客源十分有限,但新的客源从何而来,周于英没有经验,也找不到突围的入口。她尝试着咨询了一些深圳本地的家政公司,寻求合作的机会,但都再无后文。

上游的客源不够稳定,下游服务人员的水平也难以确保其稳定。周于英招聘的月嫂很多都是自己过去的同行,但对其具体的职业技能、服务道德缺乏全面的考核,所以也会遇上雇主不满意、中途要求更换人员的情况。

单打独斗终究无法长久。这也是许多初级创业者共同面临的困境,原有的资源往往过分依赖创业者自身的人际关系,且难以持久运转,而开拓新的资源则需要面临来自市场的检视与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大公司、大平台更有优势。

这种优势体现在能够为员工提供规范的培训,确保其输出质量;同时大平台更具资源整合优势,可以更好地匹配市场需求与供给。对周于英这样的个体创业者来说,平台意味着桥梁,更意味着助推的东风。


03 “清华们”涌进家政行业

2010年,大学毕业的儿子决定辞职来到周于英的家政公司工作,原因也很简单,“不想看我妈一个人那么辛苦,给她当助手。”儿子的到来,给了这家小公司新的动力。

在儿子的记忆中,从童年起,妈妈就是远在电话另一端的声音。直到来到深圳,来到妈妈身边,儿子才对妈妈的辛苦有了切身的感知。每天周于英都是早出晚归,在办公室的时候也几乎没有空闲,她需要了解每一位阿姨和雇主的习惯偏好,不停地接打电话、对接客户等。

周于英很少和孩子抱怨创业的辛苦,只是从她时不时的腰酸背痛、身体不适中,儿子明白了妈妈身上的压力。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