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开播30年 一代喜剧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狂飙狗娃(ID:gh_da98c577902a),作者:李比廉姆,原文标题:《〈我爱我家〉往事:当相逢成为再见》,题图来源:《我爱我家》


作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兼扛鼎之作,《我爱我家》至今仍无人超越甚至接近。而且,日后但凡能叫上名儿的情景喜剧,多少都拾了它的牙慧。

英达英壮哥俩的《新72家房客》《地下交通站》不用说,往下数,副导演林丛拍出了《家有儿女》,编剧臧里臧希兄妹写下了《候车大厅》,大配角蔡明演活了《闲人马大姐》,小客串吕小品撑起了《东北一家人》……

军艺戏剧系毕业生尚敬倒是自学成才,可他拍《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的时候,也得想着绕开家庭生活,拿军旅和古装题材说事儿,用他的话说,“《我爱我家》是一座高山”。

如今,距离《我爱我家》开播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当明天成为昨天,当相逢成为再见,那些记忆的片段,也就永远成为了遥远的思念。

请让你来帮助我

一切还得从英达那次赴美留学说起。

1983年,英达北大心理系毕业,准备报考中戏导演系研究生。按照当时规定,戏剧、航海、光学仪器制作等专业的考生裸眼视力必须在1.2以上。英达有500多度近视,不符合条件,只能被分配去东城师范学校教书。

1984年9月,美国尤金·奥尼尔戏剧中心总裁乔治·怀特来华导戏,英达充当翻译兼导游。怀特很喜欢这个热爱戏剧的小伙子,邀请他出国进修。英达辞职赴美,四年后拿下密苏里大学戏剧系硕士学位。

留学期间,英达现场观摩了风靡全美的《考斯比秀》——一部讲述黑人中产家庭生活的情景喜剧,打算把这类场景人物固定、拍摄自带观众的新剧种带回中国。

尽管贵为时任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之子,英达回国后仍然无戏可导,还要靠在电视剧《围城》里扮演“赵辛楣”出名。



英达饰赵辛楣

英达跟好友王朔聊过拍情景喜剧的事儿,后者颇为认可。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筹拍,王朔想着加入笑声,做成情景喜剧。英达提出,得带上观众拍,不能灌假的。


当时,出品方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已经手握《四世同堂》《渴望》等佳作,没动力搞创新,而且也没人会操作现场。事情最终不了了之,但英达窃喜,因为他有私心——把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留给自己拍。

到1992年11月,英达与王朔开始讨论情景喜剧的创作意向。他们设计了一个退休老干部家庭:老干部丧偶,有一儿一女,女儿排行大,找了个倒插门的南方女婿,俩人的闺女正上小学。

最初的提纲就是按照这么个思路来的,但片名一直没想好。同时参与早期策划的,还有英达的堂弟、北大物理系毕业的英壮。

紧接着是找钱。英达的另一个堂弟英宁,有位大款表舅——长春恒达企业发展公司老板马景全。93年春节,英达拉着王朔奔赴东北。几顿大酒喝完,马老板投了10万块。

有一回酒局设在中午,俩人都喝晕了,可下午还要开会讨论。英达催王朔赶紧想个名字,王朔说叫《我爱我家》。英达嫌别扭,说怎么也得是《我爱我的家》吧?王朔摇头,说就得要这点儿别扭。

那段时间,英宁的漂亮女朋友、23岁的演员赵明明也跟着跑前跑后。王朔过意不去,特意为她加了个“小女儿”的家庭角色。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7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