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外国学生 国际学校都是亚洲面孔

“我们的在校生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组成了一个非常国际化的社区。当您的小朋友入学,他会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老师以及同伴进行互动和学习。”


11月中旬,我参加了一所外籍学校的开放日,这是上海最早创建的外籍学校之一,位于古北,一个著名的上海外国人聚集区。一位穿着黑色西装外套,脚踩高跟鞋的招生老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向台下的家长们做着宣讲。

外籍学校,全称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既然是外国人,自然没有体验中考、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必要,就拿这所外籍学校而言,学生可以2岁入学,18岁毕业,学校的宣传册中,一张五六个不同肤色和发色的学生照片被印制在内页,标题是“Global Education”(全球教育)。

招生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参观。万圣节刚刚过去,教学楼走廊上的南瓜装饰还未撤下,雪花剪纸已经备好,要挂起来迎接感恩节和圣诞节。图书馆里收藏了中英日韩等多种语言的书籍。在地下体育馆里,有一面攀岩墙,四季恒温的泳池里十几个小学生正在学习划水。整体而言,与还在探讨“课间十分钟”该不该消失的公立学校相比,这里就像一个精致的平行时空。

外籍学校是三十多年来对外开放的产物。1989年,上海第一所外籍学校上海美国学校正式注册。下一年,浦东开发,掀起外资进入上海的第一轮高潮。接下来20年,上海的外籍学校在校生规模增长了48倍。如今,上海是中国拥有外籍学校最多的城市,约30余所,原因也简单,到2019年,上海已经连续8年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但当我在这里看到众多亚洲面孔的学生时,也并不太惊讶。学校内的一处户外场地,十几个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们欢闹叫嚷着。他们大多是亚洲面孔。在走廊里,三五成群的学生路过我们的参观队伍,隐约能听见他们互相说的也是普通话。

和我一同参观的另外8组家庭,同样如此,并没有黄头发蓝眼睛,他们都是中国面孔,都说普通话。

招生老师热情地说,中学部新开了滑雪课程,“这也是一条赛道。特别是谷爱凌之后。”——这明显也是中国父母们才会懂得的逻辑。



外籍学校招生有身份要求,一般来说,需要父母至少有一方为外籍,或者孩子本身持有境外护照。这天和我一起参加开放日的中国父母们也都各有神通,他们有的持加拿大、美国护照,有的则有中国香港身份。


没人能准确说出中国父母是在哪一年开始对外籍学校产生向往的。早在2000年,上海教科院一位研究员就在报告里写道:“这些学校(指上海美国人学校和日本人学校)的办学与招生倾向于开放,中国人也乐于把子女送到国际学校就读。”这些年,除了回流国内的外籍华人,也有内地父母特意到美国或中国香港生下“美宝”、“港宝”;在社交媒体上,可以很容易地搜索出移民中介,他们帮中国人“规划身份”,号称花几万块就可以购买一本非洲小国的护照。有了身份,就有了进入外籍学校必须的通行证。

但过去几年,外籍学校里中国背景学生的比例陡然增加,除了中国家长摸索出门路外,也有新的原因。

参观的终点,招生老师主动和我们提起学校里有着高比例的亚洲面孔学生这件事。她降低了声调,略带遗憾,“很多纯西方的家庭都离开了上海。”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