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实地观察美国经济:内需强工作好找
创业文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教育和社会文化鼓励创新,从小就鼓励孩子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不同于国内青少年大量时间用于考试、复习、做题、考学,美国教育鼓励学生做公益活动、自主探索,培养领导力、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是形成创新土壤的条件。所以,硅谷的创业者一般喜欢做N+1的创业,就是在前人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创新,而不是N-1的低质模仿,也不喜欢做单纯靠扩大规模的平台类创业。
一位ABC说,他们同学中最优秀的,是毕业后去创业公司工作。因为在创业公司更可能实现梦想,有前沿的创新突破,更少的官僚主义,更强的对于工作自主权的掌控。这个观念在美国比较普遍,很多人不喜欢在大公司或者政府工作,厌恶官僚主义。据说这与个人主义价值观有关。
一个例子是,SpaceX招人,会故意把工资开到比市场价格低,以此来筛选有情怀的人加入。在创业初期 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倾向于开低于市场价的基本工资,同时给更多的股权激励。SpaceX工资低一些,却吸引了不少优秀的工程师加入。
最优秀的人去商业世界,尤其是创业公司,这是美国创新活力的来源。
这种工作文化不同于国内。国内最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去大公司,或者去读博士,或者去当公务员。学生和家长考虑的主要是就业稳定性以及社会体面。尤其是家长,很多反对孩子毕业后去创业公司,觉得风险太大,小公司不稳定。其实我观察,加入成长快的公司,运气好的话,是实现财富阶层跃升的最快路径。这在中美都一样。区别可能是,我国的创业窗口期比较短,国有部门太庞大、太安逸,且家长对于孩子观念和选择的影响太大。
硅谷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多,吸引全球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来硅谷创业试一把。Zoom的创始人是中国人,口语一般,照样创业成功了。
硅谷的工资高,吸引了全球及全美IT人才向硅谷聚集。这些人才来自全球各地,创业之初就要做全球化公司,毕竟全球市场的收入更高。创业公司也刻意地在团队里吸收不同国家背景的人才。
这些人才在大厂工作,一年有20万美元以上的收入,平时工作不卷,没有996。有的人一周才去两三天。晚上和周末都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轻松的工作文化,鼓励这些人在闲余时间做兼职创业活动。一家人只要一个有工作,就可以养活全家,支持另一个人创业。当然,硅谷的房子比较贵,要创业就要租房子,而不是积累资金买房子了。在创业公司的工作就没那么轻松了,据说马斯克的要求比较高。
另外,美国总体的特点,可能硅谷尤其明显,是公司内部文化比较平等。没有什么关系和小圈子文化。就事论事,讨论比较直接,也不需要在下班后维护与上级的关系。工程师下班后去陪家人,或者在家看电影,没有什么应酬。公司内部团队成员间,有需要互相支持的时候,但是不需要私下维护关系,也不需要拉帮结派。这种宽松的氛围,也让工程技术人才感觉舒服自在。
硅谷对于创业失败是非常包容的。企业愿意招创业失败的人,欣赏他们为了突破而做的尝试,也认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更高。VC对于创业失败也比较宽容。有一些VC只看PPT,甚至聊一下愿景、想法就愿意投资。有些VC投资人并不懂技术,但是对于市场、技术和产品底层的趋势有认识,这恰恰是技术人才缺乏的。VC不要求创业者做出产品来,不干预创业者,也不要求必须实现承诺的目标。他们认为伴随世界的变化,研发和产品的路线调整是很正常的。初始创业的成本并不高,两三个人的小团队,开发一年也花不了太多钱。如前所述,VC的包容,可能是与资本市场发达有关。
硅谷企业愿意重新招聘离开本公司,投奔竞争对手的那些员工,认为这些员工对本企业的工作特点、业务更加熟悉。甚至加州的法律,也鼓励人才在大企业间流动,不允许大企业间有不挖墙角的君子协议。据资料介绍,硅谷也有“竞业禁止”,但是如果员工只有一项技能,那么跳槽后仍可以用这项技能谋生,所以跳槽在实质上没有什么障碍。
硅谷律师愿意帮助创业企业。有的律师免费为小企业提供专利咨询服务,在小企业申请专利后可以长期聘用律师做后续服务。
关于知识产权的另一个特点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案件,往往由联邦法院管辖。美国是判例法,法官对判例的影响较大。有的法院及法官,对某类知识产权案子特别感兴趣,想在法律史上留下点影响,在某领域的知识产权钻研比较深,受理的案件比较多。很多官司会选择在这个法院打。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除了经济条件外,硅谷的美国教育和社会文化鼓励创新,从小就鼓励孩子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不同于国内青少年大量时间用于考试、复习、做题、考学,美国教育鼓励学生做公益活动、自主探索,培养领导力、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是形成创新土壤的条件。所以,硅谷的创业者一般喜欢做N+1的创业,就是在前人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创新,而不是N-1的低质模仿,也不喜欢做单纯靠扩大规模的平台类创业。
一位ABC说,他们同学中最优秀的,是毕业后去创业公司工作。因为在创业公司更可能实现梦想,有前沿的创新突破,更少的官僚主义,更强的对于工作自主权的掌控。这个观念在美国比较普遍,很多人不喜欢在大公司或者政府工作,厌恶官僚主义。据说这与个人主义价值观有关。
一个例子是,SpaceX招人,会故意把工资开到比市场价格低,以此来筛选有情怀的人加入。在创业初期 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倾向于开低于市场价的基本工资,同时给更多的股权激励。SpaceX工资低一些,却吸引了不少优秀的工程师加入。
最优秀的人去商业世界,尤其是创业公司,这是美国创新活力的来源。
这种工作文化不同于国内。国内最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去大公司,或者去读博士,或者去当公务员。学生和家长考虑的主要是就业稳定性以及社会体面。尤其是家长,很多反对孩子毕业后去创业公司,觉得风险太大,小公司不稳定。其实我观察,加入成长快的公司,运气好的话,是实现财富阶层跃升的最快路径。这在中美都一样。区别可能是,我国的创业窗口期比较短,国有部门太庞大、太安逸,且家长对于孩子观念和选择的影响太大。
硅谷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多,吸引全球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来硅谷创业试一把。Zoom的创始人是中国人,口语一般,照样创业成功了。
硅谷的工资高,吸引了全球及全美IT人才向硅谷聚集。这些人才来自全球各地,创业之初就要做全球化公司,毕竟全球市场的收入更高。创业公司也刻意地在团队里吸收不同国家背景的人才。
这些人才在大厂工作,一年有20万美元以上的收入,平时工作不卷,没有996。有的人一周才去两三天。晚上和周末都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轻松的工作文化,鼓励这些人在闲余时间做兼职创业活动。一家人只要一个有工作,就可以养活全家,支持另一个人创业。当然,硅谷的房子比较贵,要创业就要租房子,而不是积累资金买房子了。在创业公司的工作就没那么轻松了,据说马斯克的要求比较高。
另外,美国总体的特点,可能硅谷尤其明显,是公司内部文化比较平等。没有什么关系和小圈子文化。就事论事,讨论比较直接,也不需要在下班后维护与上级的关系。工程师下班后去陪家人,或者在家看电影,没有什么应酬。公司内部团队成员间,有需要互相支持的时候,但是不需要私下维护关系,也不需要拉帮结派。这种宽松的氛围,也让工程技术人才感觉舒服自在。
硅谷对于创业失败是非常包容的。企业愿意招创业失败的人,欣赏他们为了突破而做的尝试,也认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更高。VC对于创业失败也比较宽容。有一些VC只看PPT,甚至聊一下愿景、想法就愿意投资。有些VC投资人并不懂技术,但是对于市场、技术和产品底层的趋势有认识,这恰恰是技术人才缺乏的。VC不要求创业者做出产品来,不干预创业者,也不要求必须实现承诺的目标。他们认为伴随世界的变化,研发和产品的路线调整是很正常的。初始创业的成本并不高,两三个人的小团队,开发一年也花不了太多钱。如前所述,VC的包容,可能是与资本市场发达有关。
硅谷企业愿意重新招聘离开本公司,投奔竞争对手的那些员工,认为这些员工对本企业的工作特点、业务更加熟悉。甚至加州的法律,也鼓励人才在大企业间流动,不允许大企业间有不挖墙角的君子协议。据资料介绍,硅谷也有“竞业禁止”,但是如果员工只有一项技能,那么跳槽后仍可以用这项技能谋生,所以跳槽在实质上没有什么障碍。
硅谷律师愿意帮助创业企业。有的律师免费为小企业提供专利咨询服务,在小企业申请专利后可以长期聘用律师做后续服务。
关于知识产权的另一个特点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案件,往往由联邦法院管辖。美国是判例法,法官对判例的影响较大。有的法院及法官,对某类知识产权案子特别感兴趣,想在法律史上留下点影响,在某领域的知识产权钻研比较深,受理的案件比较多。很多官司会选择在这个法院打。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