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遭卸磨杀驴 这位北京急先锋下场惨
1999年以后,于品海看准中国股市房市的政策敞口,不断收购上市壳公司重组、上市圈钱。他再次获得了中共当局的大力支持,发展起IT科技产业、地产、影院和网络媒体等等。
2000年,于品海重组公司后形成了南海控股和中国数码两大公司。
中国数码旗下包括中企动力、新网与中科院合作的红旗2000等,曾经红火一时。
南海控股旗下的大地集团涉猎电影行业,拥有大地影院、橙天嘉禾影城等多个影院品牌的上千家影院,影院数量一度超过万达。不过中共病毒疫情封控期间,该集团旗下影院全部暂停营业,损失巨大。
于品海也投资拍摄了几部亏本的文化历史题材的电影。其中,他作为总策划的《孔子》在全球放映,以2500个电影拷贝的发行规模创造了中国影史之最。这成了中共在全球推动孔子学院的应手教材。而孔子学院实为“假孔子之名”的中共大外宣。
于品海不甘心仅被当作一个港商。他在2008年创办了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两年后又创办了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并担任两个中心的理事长。于品海俨然是推送“中国软实力”的大使,替中共宣讲“中国”对世界以及中美关系的看法,并以文化学者身份受邀出席多项国际圆桌会议与二轨对话。
于品海怎会被中共高层如此信任呢?原来他是经过了专门的思想改造。
2008年,于品海进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学历现在显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就是这次特殊恩赐入学的结果。
中国大学不是终身教育制度。50岁的于品海如果没有得到中共高层、包括统战部门的信任和特许,是不可能获得入学机会并拿到博士学位的。
进军网络媒体 做北京先锋
2009年,于品海收购了海外的多维新闻网,接纳了原班人马继续运营。他再续媒体故事,文化人的份量也随之增加。
多维新闻之前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中共前党魁江泽民的舆论发声筒。自于品海接手后,编辑部由纽约长岛搬到了北京的中国数码公司。中共大外宣“小骂大帮忙”的特点没变,只是转向了挺习色彩。
旅美知名作家何清涟在其著作《红色渗透》一书中指:“多维网有个特点,每当中共内部斗争激烈、陷入某种矛盾时,承担放风辟谣的工作。”
2015年6月4日,于品海注册创办“香港01”。曾有一批颇有知名度的记者、编辑参与进来,在2018年高峰时一度多达八百多名员工。创立之初,包容不同言论。随着中共对香港加紧管控,“香港01”在于品海操刀裁度之下愈显亲共色彩。

作茧自缚 家业归共
2016年,以标准算法,南海控股集团的总负债为275亿人民币,负债率高达84.1%。于品海并不在意,他像一些习惯于高杠杆融资的房地产大佬一样,相信中国房市、股市前景,仍然一如既往进行高风险的收购。
2016年底,南海控股投资阳信商业银行,隔年再增资,共计投资7亿新台币(约300万美元),成为阳信第五大股东。
阳信商行被指为台湾民进党立委何志伟家族的银行。当初台湾蓝营曾质疑南海控股为大陆资本,因涉及国家安全问题而不应该出售银行股权给它。
2021年12月底,南海控股突然宣布,将悉售阳信银行2.74%股权,现金代价7.54亿新台币(约2300万美元)。出售事项之所得款项,用于偿还集团向独立第三方取得之贷款。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Mor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