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不去养老院,也不想做子女的拖油瓶
陈杰来自江西省,祖上都是农民,是家里的二儿子,现在住在一个小县城里。陈杰的家族人丁兴旺,他们这一辈就有7个兄弟姐妹,年纪最大的大哥已经64岁,儿孙绕膝,他自己也54岁,家里一双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
好景不长,2020年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开始是不认人,之后是经常走丢,而后是逐渐失控的伤人行为,生活逐渐不能自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病等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老人日常起居开始需要儿女们专人照顾。
《卫生经济研究》2023年第三期刊发的《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状况及变化分析——基于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文指出,比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率从2.95%下降至2.34%,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2010—2020年失能老人从523万人增加到618万人,失能老人增多。根据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预测,随着1950年代出生高峰队列陆续超出劳动年龄,劳动年龄人口将会加速减少。老年抚养比在2060年之前一直保持上升状态,并在2028年左右超过少儿抚养比,成为决定总抚养比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中老年人不仅要面对自身的衰老,还要照顾更年迈的父母。
“他们不想回来,就我们在医院里”
2022年12月,陈杰84岁高龄的老母亲在家里摔倒了。
这天陈杰正常出去工作,陈杰妻子中午回家准备给老人做饭,打开门后没有见到老人,走进房间才发现老人侧躺在地板上动弹不得,自己一个人背着老人送到了最近的医院。“我一开始以为她是中风了,怎么问她都没回答我,后来我看她的右腿动不了,才觉得可能是她摔倒了”,送到医院后,检查发现老人骨质疏松,这一跤摔断了腿。老人腿骨做了固定手术,医生叮嘱陈杰夫妇照看好老人,腿骨的恢复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还要补充好营养。
为了照顾老人,陈杰夫妇不得不暂停工作,在医院昼夜不停地照顾母亲,安抚她的情绪。
没过几天,老人感染了新冠,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变得严重起来。祸不单行,陈杰妻子的父母也先后感染了新冠,妻子不仅要在医院照看婆婆,还要每天抽出时间去照顾自己的父母。那个月陈杰压力很大,向远在广东省的兄弟姐妹通知了母亲的病情,希望他们可以回来帮忙照看,减轻一下自己的负担,但是两个兄弟都说很忙没有时间,“他们在广东,好像也不想回来,就我们在医院里”,短短10天,陈杰的妻子就暴瘦了6斤。
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母亲给陈杰一家带来了不少麻烦。白天陈杰夫妇都要工作,他们只能把老人锁在家里,每天到饭点就回家给老人做饭。彼时老人还没有丧失自理能力,虽然麻烦但还尚可克服。后期老人精神越来越混乱,行为也出现异常,比如半夜睡醒后会在客厅里大声说话,不仅吵醒家人,甚至还打扰到邻里;将房子里面的东西打乱,再不停地收拾;经常认错人,对陈杰一家人侮辱打骂,陈杰夫妇不得不把家里的一些刀具收拾起来;想出门却误将房门反锁,却怎么也不开……
诸如此类的状况在这一年内反复发生,在母亲长达一年逐渐失控的行为中,他也感受到耐心在一点点的被消磨。在回顾这几年与母亲共同生活经历的时候,陈杰说道:“她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老人,就是生病了”。
在照顾母亲这件事情上,兄弟三人开始约定“责任分摊”,一家赡养一年,而在老人患老年痴呆症之后,母亲成了三个家庭的负担。母亲病情每况愈下,没有子女愿意回来,其他兄弟对赡养老人冷漠的态度和难以负责的现实困难,陈杰感到力不从心。
2023年,《21世纪经济报道》与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探讨老龄化进程中发现,与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进程具有诸多“中国式”特点,其中一个就是区域和城乡差异大,农村养老挑战严峻。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变化,农村空心化,而老人往往也有自己的想法,年轻人在赡养农村老人这个问题上,很难找到在城市生活和就近照顾父母两全的方法。
陈杰父亲去世的那年,母亲并不愿意和远在县城的子女们一起生活,她想待在农村老家,给孩子们种种菜,过年再和子女们一起团聚。老人在农村老家的土地上劳作了大半辈子,也为子女操心了大半辈子,在子女说要接她一起生活的时候,嘴边说的也是“外面卖的哪有自家种的好吃,我就在家里给你们种点菜,给你们一起带过去”。老人的一生都在为子女打算,在更加年迈的岁月里,也在努力做一个“有用”、不给孩子添麻烦的老人。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