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LV:买奢侈品的中国人去哪了

有钱人不再报复性购买奢侈品了,至少从财报来看是这样。近日,随着头部集团相继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奢侈品们率先过冬。开云集团营收大跌了13%,旗下品牌Gucci、YSL、Bottega Veneta 一个比一个惨。
LVMH则来到了“三年来最差水平”:只增长了9%,如果扣除掉汇率波动和收购的影响,总收入只同比增长了1%。相较于前两年的双位数高增长,这份财报显然是令人失望的。
敏锐的投资者们对此早有预料,提前套现离场:自今年4月以来,LVMH的市值已缩水了约960亿欧元。上个月,它刚刚被减肥药制造商诺和诺德夺去了欧洲市值最高公司的宝座。
对此,LVMH首席财务官只能委婉表示:挥别三年辉煌岁月,我们的增长正在趋于历史平均水平。
同样大梦初醒的还有一众豪车名酒:劳斯莱斯交付量同比下降9%;保时捷在中国罕见遇冷,销量下降12%;轩尼诗提价也卖不动,LVMH的葡萄酒和烈酒部门业绩大跌14%。

奢侈品集团的业绩携手向下俯冲,疫情后爆发的奢侈品繁荣,为什么只是昙花一现?
奢侈品不欺穷人
过去三年里,奢侈品市场的疯狂几乎全拜顶级有钱人所赐。
LVMH、开云、爱马仕纷纷以年均双位数的增速狂奔。2022年,光是LV一个品牌就卖出了200亿欧元;Gucci则迈入了百亿欧元俱乐部,连带着开云集团营收突破200亿欧元大关;爱马仕在亚太区营收三年翻了近两倍。
当拼多多、名创优品们高举“消费降级”的大旗赚的盆满钵满,奢侈品牌却反其道而行——靠提价实现了业绩爆发。
2021年至2022年间,70%的皮具销售额增长是由涨价推动的[1]。奢侈品牌用涨价来劝退穷人、筛选真富人。
佼佼者当如LV、CHANEL,前者一年内提价三次,单次涨幅最高达到15%;后者三年涨幅超过60%,收益率吊打一众股票基金。
LVMH高调抛弃年收入300万以下的“无收入人群”;Gucci、Dior们争相推出VIP专属的“小黑屋”;爱马仕则默默调高了配货的门槛,想要铂金包?先买更多的丝巾、皮夹再说。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