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如今怎样
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而不同管理方式带来的影响同样是显而易见的,当私立学校的孩子平均阅读水平已经达到18岁时,公立学校学生的水平平均下来却只有7岁。

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人数总和。
私校的强大,在于各个环节层层相因的优秀:学生、老师、家长、硬件、阶级、财富…环环相扣形成合力,最终促成一名精英学子的完美人生。
从这些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在他们而后的人生里,构成了英国社会80%的要职。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
但就是这些7%就读私立学校的人口,包揽了英国境内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
诚然,公立学校给了孩子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但当他们走向社会,不懂得高等数学,也不懂爱因斯坦,更不懂哲学,大多只能从事底层工作,端个盘子,干点体力活。
英国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就在“快乐教育”的图景中,如同温水里煮着的青蛙,被偷偷沉淀到底。
美国中产坚信“读书改变命运”
睡4个小时,喝4杯咖啡,考4.0的GPA(满分)
这是曾获得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的记者爱德华·休姆斯,在一座名为惠特尼高中(Whitney High School)的公立学校,“蹲点”一学年后得出的结论。
在他的笔下,爱德华·休姆斯描述这里的学生: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杯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
根据学校2016年的数据,这所加州(专题)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共有156名高中生毕业,共收到全美各类高校的822份录取通知书,其中包括14份常春藤盟校的录取通知书和以及其他全美一流大学的250多份录取通知书。
学校极高的声誉,吸引了中产家庭的家长们,他们花高价购买当地小镇的学区房,送孩子上补习班,甚至放弃一方的事业给孩子陪读,只为千辛万苦将子女送入这所学校。
《纽约(专题)时报》2013年报道,纽约市的高档私人家教每小时学费是600美元,半天辅导的费用超过大多数工薪人士半个月的薪水。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曾几何时,无数人在网络上大肆推崇西方“快乐教育”, 殊不知如今美国中上层家庭越来越坚信“读书改变命运”。这些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几乎到了执迷的地步,而每一位孩子也都走上了勤学苦读之路。
艰苦备考当然能够带来回报,而这些学生一旦进入惠特尼中学,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即将迎来压力重重的6年中学生涯。很多人都把6年后的目标设定为全美知名大学,尤其是“HYP”——H指哈佛大学,Y指耶鲁大学,P指普林斯顿大学。
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分化和普通大学毕业生的“贬值”,美国普通大学本科教育质量被认为正不断下降。 而教育分化后最显着的结果,莫过于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地位,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中上层家庭坚信,上学必须要上常春藤。
当教育机会均等成为空话,家庭对于教育的投资则是空前。在《梦想的学校》一书中,爱德华详细描述了这里的校园百态,记录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们面对的压力、怀抱的希望、心中的忧虑。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相比公立学校的自由散漫,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两者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私立学校在许多地方甚至比而不同管理方式带来的影响同样是显而易见的,当私立学校的孩子平均阅读水平已经达到18岁时,公立学校学生的水平平均下来却只有7岁。

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人数总和。
私校的强大,在于各个环节层层相因的优秀:学生、老师、家长、硬件、阶级、财富…环环相扣形成合力,最终促成一名精英学子的完美人生。
从这些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在他们而后的人生里,构成了英国社会80%的要职。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
但就是这些7%就读私立学校的人口,包揽了英国境内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
诚然,公立学校给了孩子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但当他们走向社会,不懂得高等数学,也不懂爱因斯坦,更不懂哲学,大多只能从事底层工作,端个盘子,干点体力活。
英国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就在“快乐教育”的图景中,如同温水里煮着的青蛙,被偷偷沉淀到底。
美国中产坚信“读书改变命运”
睡4个小时,喝4杯咖啡,考4.0的GPA(满分)
这是曾获得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的记者爱德华·休姆斯,在一座名为惠特尼高中(Whitney High School)的公立学校,“蹲点”一学年后得出的结论。
在他的笔下,爱德华·休姆斯描述这里的学生: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杯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
根据学校2016年的数据,这所加州(专题)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共有156名高中生毕业,共收到全美各类高校的822份录取通知书,其中包括14份常春藤盟校的录取通知书和以及其他全美一流大学的250多份录取通知书。
学校极高的声誉,吸引了中产家庭的家长们,他们花高价购买当地小镇的学区房,送孩子上补习班,甚至放弃一方的事业给孩子陪读,只为千辛万苦将子女送入这所学校。
《纽约(专题)时报》2013年报道,纽约市的高档私人家教每小时学费是600美元,半天辅导的费用超过大多数工薪人士半个月的薪水。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曾几何时,无数人在网络上大肆推崇西方“快乐教育”, 殊不知如今美国中上层家庭越来越坚信“读书改变命运”。这些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几乎到了执迷的地步,而每一位孩子也都走上了勤学苦读之路。
艰苦备考当然能够带来回报,而这些学生一旦进入惠特尼中学,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即将迎来压力重重的6年中学生涯。很多人都把6年后的目标设定为全美知名大学,尤其是“HYP”——H指哈佛大学,Y指耶鲁大学,P指普林斯顿大学。
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分化和普通大学毕业生的“贬值”,美国普通大学本科教育质量被认为正不断下降。 而教育分化后最显着的结果,莫过于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地位,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中上层家庭坚信,上学必须要上常春藤。
当教育机会均等成为空话,家庭对于教育的投资则是空前。在《梦想的学校》一书中,爱德华详细描述了这里的校园百态,记录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们面对的压力、怀抱的希望、心中的忧虑。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