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术室出来的那一刻我明白5件事

“如果病魔有颜色,一定是菜青色。”
穿着宽大的病号服,忍着排山倒海的疼痛,手脚像戴了镣铐一样寸步难行,但又不得不呻吟着在医院走廊上来回走动时,我用眼睛的余光观察从我身边经过的每个病友,第1001次这样想:
“如果病魔有颜色,一定是菜青色。”
每个穿着病号服的病号,不管男女老少,不管黑白丑俊,都毫不留情地被病魔涂上了一种匮乏血色和活力的菜青色。
包括我自己。
没错,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手术。
因为困扰我多年的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
子宫内膜异位症,被称为“生长在女性体内的可怕荆棘”,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它最凶猛最可怕的特征,就是经期和非经期的异常疼痛。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我一直在调动肉体和精神的全部能量和它带来的各种疼痛抗衡,直至最后筋疲力尽,缴械投降。
因为包括子宫腺肌症在内的任何一种病患,在治疗手段上都存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议,所以我并不愿花费笔墨讲述个体治疗的方案——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个体的选择不具备推荐的普遍性。
今天,我更想和朋友们分享的,是关于疾病的认知。
毕竟,生而为人,我们终其一生,最后都难以逃脱的身份是患者——
01
抱歉,
这次的倒霉蛋恰好是我。
“为什么是我?”
在被疾病困扰的这些年,我在寻医问诊的过程中,曾像祥林嫂那样,喋喋不休地问遇见每个的医生:“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得上这种病?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吗?”
没有人给我确切回答。
《子宫内膜异位症自我管理》这本书中,这样写道:

全球10%到15%的育龄女性,都不同程度的被子宫内膜异位症困扰。
其中43%的女性,在还是十几岁的少女时就有了症状。
而大部分患者,需要历经11年乃至更久的潜伏期,才逐渐确认自己患上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一种或多种——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