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叶静子爷爷正国级父亲少将 婉拒金庸

没有了父母在自己身边的管教,独自在封闭的学校里学习,加上老师们的特殊照顾, 逆反的叶静子在学校里我行我素,显得和同学们格格不入。在那个注重仪式,连吃饭都要穿正装的学校,叶静子却没有按规定去做,她经常给放假,在外面等玩够了才回学校。她和妈妈打电话时,常常是争吵多于讲话。
叶静子是“被迫”留学美国的,在美国时,因为想家,她不时偷偷地回国,但每次都被父母送回去,那时叛逆的静子在学校里没有好好地遵守学校的规定。直到长大后,叶静子才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在国内,像她这样生在特权阶层的孩子,会得到家族的庇护,失去很多与外界接触和学习锻炼的机会,而只有在没人认识自己的美国,她才可以和别的普通孩子一样去生活,去接受外界的锻炼,慢慢学会自己生活。 正是在美国留学的那段时间,让叶静子真正地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和沟通,明白了很多事不是天生注定的,而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长大后对文化的追求
在纽约(专题)曼哈顿维尔学院毕业后, 叶静子开始运作自己的事业,在刚进入大人的世界时,她发现很多事情都有其门道。虽然叶静子有很好的家世,不必像其他人一样艰苦地开始,但她清楚地知道很多事都得靠自己,她要自己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不能浪费宝贵的时间。
叶静子虽然是在美国留学,接受美式教育,但 美国的教育却更促使她产生了追寻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想法。当她看到美国人总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感到光荣时,她总在想,中国也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而且我们的文化更加悠久而多彩。

回国后,她发现如今中国的年轻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很陌生。她认为许多年轻人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显得有些迷茫,大多人都比较热衷于追求流行的东西,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重新唤起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后 来叶静子定居香港,虽然香港被许多人视为“文化沙漠”,但她却认为香港很适合做文化事业,因为信息传播够快。
2005年11月25日,叶 静子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拥抱吉祥西藏珍宝展》。举办这个展览的原意因是她之前去西藏旅游时,对那里的奇珍异宝十分惊叹,觉得很多欣赏价值,她想把西藏这些独有的、宝贵的历史文物展现给大家。
于是她请教了很多专家,努力学习西藏文化,多次前往拉萨,认真地和有关机构谈论展览构思、展品挑选、拍摄文物等许多细节。叶静子在这个项目上投资了数百万, 她知道这个展览可能会亏本,不过她还是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展示办好。
她另外安排了在深圳的展览,并在展场上出售一些跟主题有关的纪念品,比如月历牌、吉祥杯、图书册、T恤等来弥补开支,最终达到了收支平衡。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