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离的年轻人 为什么难以忍受?

  来源:网络


  2020年中央调剂基金收支情况显示,东三省位于养老保险下拨规模排名的前四位,仅辽宁一省已经抵消了广东86%的净贡献。随着年轻人口的持续流出、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低迷和老龄化的逐渐加深,东三省的社保基金赤字将是越来越大的黑洞。

  收缩型城市的未来

  人们过去几十年所习以为常的经济高速增长、城市不断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城市间迎来一轮残酷的洗牌。当年的工业重镇东北,将不得不面临城市收缩的现实。

  经历过曾经的辉煌,以为城市扩张只会不断继续下去,以为人口增长是故事发展的唯一秩序,却发现这一切正在发生逆转,无疑令人难以忍受。

  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首次提到“收缩型城市”,并明确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收缩型城市”的概念由德国学者首次提出。国际专业研究机构“收缩城市国际研究网络(Shrinking Cit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将城市收缩定义为:人口规模在1万以上的人口密集城市区域,面临人口流失超过2年,并经历结构性经济危机的现象。

  目前我国对“收缩型城市”尚无权威定义,但毋庸置疑,其核心标志和城市持续性的人口流失有关。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龙瀛的研究,在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有180个城市的人口在流失,三分之一的国土人口密度在下降。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吴康利用2007年至2016年十年的数据,从660个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样本城市中,识别出了80个“收缩型城市”(其中地级市24个,县级市56个),占比12.1%,这些城市2016年人口数据少于2007年,且连续三个自然年人口增长为负。

  

  吴康利用2007年至2016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发现的收缩城市地图


  来源:虎嗅网

  在人口空间分布进一步集聚的情况下,作为中部城市,河南知道自己和位于东南部的一线城市相比并无区位优势,只能将全省的资源集中于省会城市,以冀在“抢人大战”中拼得一线生机。

  事实证明,在上一轮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中,河南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过去十年郑州人口增长了46%,占全省常住人口人口比重上升到12.68%。而东三省的三座省会城市虽然也出现了一定的集聚效应,但人口增速明显较低,哈尔滨甚至还是负增长。

  

  数据来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已经有 2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
    评论1 游客 [者.曰.载.大] 2021-09-27 17:05
    应该重新均衡地配置一下产业资源的布局了,就像上个世纪的三线建设一样。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