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玩越聪明 科学家试过是真的

  ●无目的:没有功利性也无明显的规则,看上去没有意义(尽管实际并非如此);


  ●完全是因为“我愿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认为玩是“浪费时间”;

  ●让人全身心投入:会忘了时间和自我,从而产生“心流”时刻;

  ●包括了即兴创作,自发性和惊喜:往往会产生新的想法、见解和行为;

  ●本质上是有益的:它令人愉快,会想一直继续下去。

  因此,无论是女孩玩过家家、男孩之间的嘻戏打闹翻滚;亦或是花一个下午的时间观察小蜗牛爬行、堆沙堡、在户外奔跑放风筝……都是典型的“玩耍”行为。而那些打着游戏名义的培训班,严格看来并不能算在此范畴哦。

  4

  限制孩子玩耍,后果很严重

  不可否认,目前很多家长为了让子女拥有竞争力,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报了各种培训班,并且会牺牲他们自由玩耍的时间,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看似“寓教于乐”的学科启蒙。

  大家似乎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与“学到东西”相关的活动,才是对孩子有用的。因此,孩子纯粹玩耍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但这其实是有隐患的。

  Stuart Brown博士曾透露,他之所以决定研究玩耍对孩子的重要性,是源于震惊世界的1966年美国德州塔狙杀案[1]。凶手查尔斯·惠特曼(Charles Joseph Whitman)爬上德克萨斯钟楼上,手持一把狙击步枪,在九十分钟内射杀了14人、射伤30人,最终被警方击毙。

  Stuart Brown在调查了Whitman的成长经历后了解到,凶手从小到大,玩耍被严重剥夺。

  

  为了找出这其中的关联性,在此后1968年至2013年这45年时间里,Brown先后采访了约六千人,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结果,他发现这样一个规律[8]——


  在小时候被限制玩耍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会在心理健康、社交能力、认知发展等方面受到影响,并且会更加难以适应新环境。

  由此可见,一个从来就没有尽兴玩过的孩子,人生终将留下很多遗憾。

  那么,如何评判孩子是不是“玩够”呢?目前,国内外并没有专门针对青少年儿童“玩耍”方面的权威指南,但一般认为,玩耍包含在了“运动”或“身体活动”的范畴内。

  按照我国最新版《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的要求,“学龄前儿童每天24h内的累计运动时间应至少达到180min”,并且“运动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活动、玩耍游戏以及体育运动,应鼓励儿童积极玩游戏,全天处于活跃状态,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而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中,则对6-17岁青少年儿童的活动时间提供了建议: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