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 豆瓣8.7 《芭比》觉醒就不会再回头




授权自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

《芭比》这部电影最近席卷北美,创下女导演史上最高票房纪录。在豆瓣口碑也很好(目前打到 8.7)。

它用一种很聪明的方式温柔嘲讽了父权制,探讨「女性如何成为自己」的议题。看起来吵吵闹闹,实则动中有静。

比如芭比第一次流泪的场景,很多人都说自己看哭了。

芭比来到人类世界后,看到了第一个真实存在的老年女性,并由衷赞美她。

- 芭比:「你真美」

- 老奶奶:「我知道」- 芭比(含泪微笑)



在早期剪辑时,曾有人建议导演 Greta Gerwig 删掉这一幕。因为「它上去很废,即使删掉也不影响故事发展」。

但 Gerwig 拒绝了。她认为「长椅上的老妇人」这一幕是电影的核心。「如果把这一幕剪掉,我就不知道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

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因为芭比的女性成长之旅,就从这条长椅上开始。

01「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电影一开头就向我们描述了芭比娃娃所生活的世界:粉色梦幻的 Barbieland(芭比乐园)。

芭比乐园是父权制社会(剔除生殖要素和性暴力后)的镜像讽刺:在这里,芭比(女)们是第一性,肯(男)们是第二性。

??芭比担任了社会系统内的各种要职:法官、医生、律师、建筑工人。她们还拥有压倒性的私有财产(住宅、汽车)。

??但肯只负责「守卫」沙滩,并为争夺芭比的关注而互相「雄竞」。官方甚至没有关于「肯住在哪儿」的信息,他们很可能没有财产,也不会挣钱。但这不重要。只有依附于芭比而存在时,肯的存在才有意义。芭比 is everything,但肯 is just 肯(芭比可以成为任何人,但肯不必)。



一切如塑料童话般美好,但如果我会死——

在一场舞会中,罗比饰演的「最受欢迎的刻板芭比」突然想到了死亡。这让周围的芭比们很震惊——你怎么「能」想到这么负面的东西?

它暗示了芭比乐园的另一层规则:

芭比们永远被爱,但这种爱是虚伪的,它附加了无数的刻板条件。比如白、瘦、美,拥有完美适配高跟鞋的拱形足,总是快乐、可爱、热情洋溢,具备无可指摘的宜人性。

为啥芭比会突然想到「死」?

在她察觉「死亡」的前一晚,肯摔了个大跟斗,被送进医院「抢救」——这可能触发了芭比对于死亡的第一次真正思考:

如果我会死——

??我还要每天戴上快乐假面,对所有人展露 8 颗牙齿的标准微笑吗???我不可以抑郁、低落吗???我还是要香香的、美美的,穿着高跟鞋,维持没有橘皮组织的外貌吗???我真的要每天晚上都唱歌跳舞举办芭比派对吗???What was I made for?我这么完美,却是别人的精致玩物,所以我来到这世上有什么意义?



我们想要活得有意义,却突然内心空洞地发现:自己身处的生活、工作、社交活动以「毫无意义的教条方式」被构建。就像那句歌词,「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与外部施加的压力不同,存在主义危机是一种内部冲突,是一个看起来过得好的人,也有可能遭遇的身份危机。

当她想到「活着」这件事时,她感到生命缺乏意义,或对自己究竟有什么价值感到困惑。存在主义危机伴随着焦虑,可能会扰乱日常生活正常功能,导致抑郁。

然而,这种存在主义危机感并非只有坏处。它能够开启心理学家荣格所定义的「自性化(individualization)」之路。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所说的,「通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核心线索」。

芭比的心中冒出了「关于存在的焦虑」。这将促使她寻找真正的自己想要什么,从而发展为一个「全人」,变得完整和真实。

02「所有女性的身体里,都有一匹野狼」

象征虚假的高跟鞋 VS 进入真实世界的平底鞋,你选哪个?



「怪」芭比早就揭示了答案:你看似有选择,实则没有。

因为女性一旦开启了自性化的道路,尝过了自由的感觉,就不会想要回到过去。罗比是一个见过真实世界的芭比,她对「父权制洗脑」免疫,就是因为她已经尝过了「真实」的感觉,哪怕这样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这也是出走的农村姑娘刘小样说的:我宁可痛苦,也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却感到满足。



?《我叫刘小样》看这部电影时,我一直想起荣格心理分析师 Clarissa Pinkola Estés 的那个美妙比喻:「所有女性的身体里都有一匹野狼」。

即便她看起来温顺无害,踮着脚走路,把头发梳成公主的模样,她的心里也会存有野性的呼唤。

因为「她」象征我们的原始欲望。是剥离所有创伤、痛苦和束缚之前,女性本来的样子。「我们可以在黑暗中感受它,却未必能在光明中看清它」。

在某些时候,女性可能因为混沌和无知与她失联,也可能在父权制的诱惑和规训中将她杀死。

「但如果女性在失去她之后又重新找到了她,那就会永远跟她待在一起,甚至不惜为她拼死搏斗。因为我们终于明白,只有她,才能让我们保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末路狂花》

03「拯救」芭比的女性主义联盟

为什么「长椅上的老妇人」这一幕,如此重要?

Gerwig 在采访中说:「我太喜欢那个场景了。一位老妇人如此温和,如此不受迫。一个慈爱的老奶奶(母亲、祖母等年长女性)看着你说:你做得很好。这就是我需要的,也是我想给予其他人的东西」。

在历史上诸多童话和精神符号中,「年迈老妪」这种形象具有十分典型的象征意义——滋养本能与天性源泉。

她没有年龄,因为她超越了年龄。她们是先知,知道一切跟女性相关的事情,能够敏锐地感觉到未来的波动,也能在精神层面上给予指引(Estés,1996)。


电影中先后出现的两位年长女性,都在助推芭比「成为自己」的旅程中,扮演了这一意象:

1. 创作芭比的女性 Ruth Handler:无条件的母爱 & 精神向导



Ruth 对芭比说:我在创造你的时候,对你是没有要求的。你成为自己就好了,如果你想变成人类,不用经过我的允许。母亲们总是呆在原地,是为了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已经走了多远。但我有义务告诉你,成为人类可能面临什么后果。

允许(而不放任)孩子做自己,提醒前面可能有什么危险,并让她为自己承担责任。这已经是「足够好的妈妈」。

2. 长椅上的老奶奶:女性群体之间的看见、承认、联结



?芭比:「你真美」,老奶奶:「我知道」我们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老奶奶的回答,不仅仅意味着「你的痛苦和挣扎,我都知晓。我也经历过,所以你不必总是需要解释自己为何愤怒」。

还意味着温和、从容,又兼具反抗的傲骨姿态:

「尽管挣脱父权制的意志,或将使你终身伴随愤怒和悲伤,但也必然带来无可比拟的自由体验。我已经从男性凝视中夺回关于美的主体权。我不仅仅要在风华正茂的时候觉得自己美,也要在风烛残年的时候觉得自己美,并把这种对于美的主体感觉传递给后来的女性」。

如此简单的对话,却让我们流泪。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有多么多么不容易。

写在最后

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们有两种基本的存在形式:忘失的存在状态、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

??处在「忘失」时,芭比生活在完美的童话乐园,她被日复一日的琐事推着前进,没有主体意志。此时的她看似拥有主角光环,实际上可以说是任由摆布,只关心「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她不真诚地活着,并没有意识到她在逃避自我。

??处在「念兹在兹」时,芭比思考自己「本来」而不是「应该」的样子。芭比意识到了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她开始感受到焦虑,因为她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意识到自己会死。但同时,她决定最大限度地成为自己,接受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也为自己所要的「自由」承担责任。

芭比曾经以为,自己是被制造的玩具,所有人刻板遵循着一个「被生成的世界观」。

然而,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选择和创造」了这种虚假的生活。因为她后来发现,「成为真实人类的决定」甚至无需获得任何许可。



到了电影结尾,芭比决定踏上英雄之旅。

在成为自己的路上,包括母亲、长椅老奶奶、芭比乐园的姐妹、真实世界母女(葛洛莉亚和萨莎)和艾伦在内的女性主义力量,都曾助她一臂之力。

「成为自己」是可怕且令人胆寒的。因为人们常常「宁可做幸福的奴隶,也不愿做需要承担责任的自由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芭比选择了向死而生,因为拥有死亡的那一刻,生命也开始有了意义。

是死亡焦虑「拯救」了芭比。但芭比不是一个人。

??死亡会毁灭我们,但「死亡的意识」却能拯救我们——欧文·亚隆

作者:江湖边责编:kuma

-END-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延伸阅读 更多...
    一个家庭最大悲哀:父母向孩子借运 中国家庭主妇46岁学画画 泼辣生猛  (2条评论)
    周国平告诉父母:不规划孩子的一生 南航空姐发内衣照 无节制欲望可怕
    有这16种行为 意味着你不尊重自己 缺爱的人,身上会有这4个异常表现
    秀才爆火 中老年女性被嫌弃的一生 家有两声叫不是好征兆 是哪两声呢
    美国华人妈妈正在批量制造谷爱凌  (1条评论) 山东高考第三,她用一生走出农村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