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歲時的你,也有創造力(圖)

  創造力,對於人類社會來說,或許稱得上最為美妙的詞語。它讓我們有了汽車,有了飛機,有了手機,有了互聯網,還有數不清的文化財富。創造力將無數不可能化為可能,可謂是現代社會的“開創者”之壹。


  

  創造力讓生活更美好

  創造力如此有用,自然引起了研究者們的關注。而對於研究者來說,想要研究壹種能力,首先就要確定如何測量這種能力,即,使用壹定的方法與標准,將這種能力進行量化。

  有研究發現,發散性思維是壹項測量創造潛能的良好指標,7歲兒童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可以預測他們之後的創造成就與事業成就。

  

  這就是壹類發散性思維的測試喲~

  在弄清楚可以用什麼測量創造力之後,研究者就開始好奇:我們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表現出創造力的呢?

  

  我們什麼時候開始表現出創造力了呢?

  來自英國的壹群科學家們就被這個問題迷住了,他們想要弄清楚,是否壹歲的兒童也能表現出創造力。於是研究者們有了被試——

  1歲的兒童,有了目標——測量他們的創造力,也有了測量指標——發散性思維。不過問題出現了:研究者們不太可能對著1歲的兒童進行訪談,讓他們“盡可能多地說出周圍有些什麼東西”——這個時候他們還不太會說話呢!

  

  雖然我和山壹樣強壯,但是本寶寶太小,還不會說話

  面對這些不能說話的孩子們,必須有壹種不依靠語言的測量方式。研究者Hoicka與Berg於是設計了壹個有趣的任務——怪箱子測試(Unusual Box Test,UBT)——用以評價

  這些還沒有具備語言能力的兒童發散性思維能力如何。

  

  怪箱子測試

  的主體自然是“怪箱子”。它是壹個彩色的木箱,木箱的外壁上有壹些磚塊、彩線、圓環,其中壹邊還有壹個洞。木箱內有壹個小房間,以及壹個階梯。

  除了木箱之外,任務中還會用到壹些新奇的小玩具,包括壹個線圈型容器(左下壹),壹個奇怪的塑料鏟子(左下贰),壹個橡膠玩具(中),壹個掛鉤(右下贰)以及壹個振動玩具(右下壹)。

  實驗的過程很簡單。


  實驗者首先會給孩子呈現這個彩色木箱,並逐壹向孩子介紹以上這些特點,確保孩子看到這些有趣的部分。

  接著,實驗者會給孩子壹個小玩具,讓他們隨意玩耍90s。

  在孩子開心地玩耍了90s後,實驗者會讓孩子停下來,並且拿走玩具,然後給他們壹個新的玩具,再讓他們玩90s。

  實驗者重復這樣的過程,直到孩子玩遍5個玩具。而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實驗者會記錄孩子使用了多少種不同的玩法來玩弄這些玩具與木箱。如果孩子的玩法越多,說明孩子們的發散性思維越好。

  最後,實驗者還記錄了父母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用來探究父母和孩子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

  研究結果發現,哪怕是1歲的孩子也有著不錯的發散性思維:他們在實驗中平均會有16種不同的玩法,表現最好的孩子甚至有28種不同的玩法!不要以為這很簡單哦,要知道,這些孩子們都只有1歲大呢!

  研究者們還發現,孩子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與他們父母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有比較高的相關。這說明發散性思維,或者說創造力,與遺傳有壹定的關系,並且這種遺傳因素甚至早在1歲的時候就開始表現出來了。不過遺傳並不是全部。也有其他的研究發現,雙胞胎之間的創造力也存在壹些差異,有研究還證明發散性思維是可以學習的,因此環境以及社會學習也是影響創造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對於1歲的孩子,他們的模仿能力極強,能夠快速地學習父母的行為表現,所以當父母在日常中表現出來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較多時,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也會提高;而與之相對,如果孩子們觀察到的發散性思維較少時,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也會隨之減少。

  

  你說我厲不厲害,我當然厲害~!

  考慮到1歲兒童的模仿能力,其實社會學習對於提高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來說更為重要!所以如果想要寶寶更具有創造力,各位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在生活中向寶寶展現自己創造性的壹面哦~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