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她的错》:支配性男性气质下的"母职困境"
然而,对于“密集母职”的疲惫与抗拒,并未真正转化为行动上的解脱。在现实的家庭分工中,不论是玛丽莎还是珍妮,依然被迫延续着“超级妈妈”的角色,事无巨细地承担起育儿的主要责任。比如珍妮约了一个重要客户谈合作,途中丈夫密集发来短信,询问孩子水壶在哪等等,珍妮分神地回复,一并跟客户道歉,后来中途离席去接电话,安抚儿子……即便身处重要的工作场合,也明知孩子有丈夫照顾,珍妮还是下意识地将育儿事务置于首位。

丈夫照顾着儿子,但正在开重要的会议的珍妮,还是一再打断工作安抚儿子
这是“作为认同的母职”的结果。如果说制度性母职是外在的社会规训,那么作为认同的母职则是这种规训的内化结果,它指的是女性将“母亲”身份内化为自我认同的核心,将育儿的成败视为自我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比如玛丽莎和珍妮,“自觉”地承担起育儿的重担;当孩子失踪后,玛丽莎也将所有过错归咎于自己,她不断懊悔不该相信陌生短信,不该自私地想抽身谈工作。

玛丽莎认为孩子被拐,是自己一心投入工作造成的错误
这种“内化”在高知职业女性身上表现得甚至更为严重,笔者身边所看到的多个例子也反复验证了这一点。高知职业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掌握更多资源,也更积极地拥抱“科学育儿”理念,在成为母亲后,她们会不自觉地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育儿知识、参与亲子活动、关注教育资讯,寄望于将先进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更完美的母职实践。但是,对“科学育儿”的追求,无形中构建了另一种枷锁,它将母职的“及格线”不断提升,使得她们陷入一场永无止境的自我优化竞赛,一旦孩子的成长出现任何偏差时,她们轻易将问题归咎于自己在职场投入过多精力,认为自己的事业成功是建立在牺牲孩子的基础上,从而陷入强烈的自责感、负罪感和自我否定之中。
至此,制度性的母职与自我认同的母职形成强烈的双重压迫。玛丽莎在剧中的经历完整展现了这一恶性循环:社会指责强化了她的自我否定,而她的自我否定又使她更易接受社会的指责。
支配性男性气质
都是“她”的错,“他”自然就隐身了。但事实上,真正应该被置于审视之下的,是彼得所代表的支配性男性气质。
按照R.W.康奈尔的经典界定,支配性男性气质是父权制为维护男性统治而建构的“理想类型”,它并非简单的生物决定论产物,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被动态建构的产物。在权力关系层面,支配性男性气质表现为强大的权力欲与支配性,要求男性在家庭与社会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认知模式上,支配性男性气质奉行理性至上的思维模式,系统性地压抑脆弱、共情等被视为“女性化”的情感表达;在经济维度上,它将经济成功导向的自我价值认定神圣化,把男性角色窄化为单纯的“供养者”,等等。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丈夫照顾着儿子,但正在开重要的会议的珍妮,还是一再打断工作安抚儿子
这是“作为认同的母职”的结果。如果说制度性母职是外在的社会规训,那么作为认同的母职则是这种规训的内化结果,它指的是女性将“母亲”身份内化为自我认同的核心,将育儿的成败视为自我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比如玛丽莎和珍妮,“自觉”地承担起育儿的重担;当孩子失踪后,玛丽莎也将所有过错归咎于自己,她不断懊悔不该相信陌生短信,不该自私地想抽身谈工作。

玛丽莎认为孩子被拐,是自己一心投入工作造成的错误
这种“内化”在高知职业女性身上表现得甚至更为严重,笔者身边所看到的多个例子也反复验证了这一点。高知职业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掌握更多资源,也更积极地拥抱“科学育儿”理念,在成为母亲后,她们会不自觉地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育儿知识、参与亲子活动、关注教育资讯,寄望于将先进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更完美的母职实践。但是,对“科学育儿”的追求,无形中构建了另一种枷锁,它将母职的“及格线”不断提升,使得她们陷入一场永无止境的自我优化竞赛,一旦孩子的成长出现任何偏差时,她们轻易将问题归咎于自己在职场投入过多精力,认为自己的事业成功是建立在牺牲孩子的基础上,从而陷入强烈的自责感、负罪感和自我否定之中。
至此,制度性的母职与自我认同的母职形成强烈的双重压迫。玛丽莎在剧中的经历完整展现了这一恶性循环:社会指责强化了她的自我否定,而她的自我否定又使她更易接受社会的指责。
支配性男性气质
都是“她”的错,“他”自然就隐身了。但事实上,真正应该被置于审视之下的,是彼得所代表的支配性男性气质。
按照R.W.康奈尔的经典界定,支配性男性气质是父权制为维护男性统治而建构的“理想类型”,它并非简单的生物决定论产物,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被动态建构的产物。在权力关系层面,支配性男性气质表现为强大的权力欲与支配性,要求男性在家庭与社会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认知模式上,支配性男性气质奉行理性至上的思维模式,系统性地压抑脆弱、共情等被视为“女性化”的情感表达;在经济维度上,它将经济成功导向的自我价值认定神圣化,把男性角色窄化为单纯的“供养者”,等等。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都是她的错》:支配性男性气质下的"母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