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花岛、熊和兔、马厩…微短剧迎来"厂牌时代"




曾几何时,微短剧还是短视频平台上的“快消品”——节奏快、剧情爽、反转密集,但是大量作品也因质量参差不齐而如流星般转瞬即逝。然而,随着行业从野蛮生长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厂牌化正在成为新的行业趋势。

如今,观众不再仅凭演员或剧名“盲选”短剧,而是开始认准厂牌。马厩、听花岛、海鱼星空、熊和兔剧场……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不少观众的“择剧标准”,微短剧行业,正迎来它的“厂牌时代”。

厂牌崛起:用风格建立信任,降低“淘剧成本”

在内容如海的微短剧市场中,观众的选择成本居高不下。除了依赖剧名或熟悉演员之外,资深观众已开始将厂牌视为一道高效的“筛选机制”——通过统一的内容调性、视觉语言与叙事节奏,厂牌迅速建立起用户的认知与信任。




如果说微短剧的底色是“爽”与“快”,那么马厩制片厂便是那个敢于“慢下来”的逆行者。其2025年爆款《盛夏芬德拉》堪称行业中的一股清流:没有打脸复仇,没有霸总砸钱,甚至没有激烈争吵。故事始于一场家族联姻,男女双方约定“只结婚,不走心”,终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悄然心动。这部82集的短剧,不靠狗血冲突,而是凭细节堆砌的情感逻辑打动人心。从早期的《深情诱引》再到近期的《幸得相遇离婚时》,马厩制片厂聚焦于亲密关系的温柔叩问:爱情关系、婚姻控制、自我觉醒……尤其是在创作中坚持先立人物再推剧情,先塑真实情感再落实细节。这种稳定的创作范式,让观众一见厂牌便知“就是那味儿”。一手操刀上述三部口碑之作的导演张大马在谈到对于精品微短剧的看法时表示,关键还是要“专业”——制作团队首先从剧本围读开始,在内心建立精品的标准;其次是对待创作要热忱、认真,“少起范儿,多干活”。



早期微短剧靠“逆袭打脸”“霸总甜宠”收割流量,那么今天的头部厂牌已开始承载更复杂的情感与思想。熊和兔剧场便是典型代表。其《江南时节》直面“35岁职场女性婚育困境”,《炽夜》借复仇主线揭露婚姻中的权利不对等与情感操控,被网友誉为“短剧版《消失的她》”。这些作品不仅引爆社交平台讨论,更证明微短剧完全有能力成为严肃议题的表达载体。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三位演员分账破百万,红果演员分账撬动短剧新生态? 短剧"吃老本",还真给《还珠》跑通了?
    告别"喝油"时代 无油飞机发动机首次亮相 短剧《永不交汇的日月》在北京开机
    《一品布衣》:微短剧"慢与深"的尝试与困境|微剧评 《狂野时代》:这部"元电影",到底在讲什么?
    又毒又顽固!竖屏短剧的反派为何执着睁眼说瞎话,坏得透透的? 太卷了!短剧从万元成本飙到百万,1亿播放能否改写粗制滥造史?
    AI时代的迷失:可怕的不是跟不上,而是用旧思维赶路 4700亿张一鸣,给短剧演员发百万"片酬"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