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毒又顽固!竖屏短剧的反派为何执着睁眼说瞎话,坏得透透的?

竖屏短剧里的反派总是坏得透透的还死不悔改,一边让人恨得牙痒痒,一边吐槽剧情太离谱。
这些反派角色仿坏得没有丝毫铺垫,“坏”就是唯一使命。比如,职场里为了抢功毫无底线地陷害同事,哪怕漏洞百出也能一路畅通;感情里为了拆散主角,编造逻辑不通的谎言,却偏偏能骗住所有人;明明可以体面达成目的,偏要选最极端的方式。
不堪一击的荒诞剧情靠着主角团的“降智”一路横行,毕竟脱离了真实感的“极致恶”,终究只是编剧为了制造冲突硬凑的套路,看久了难免让人觉得失真又出戏。
但是,竖屏短剧里的反派并不是编剧凭空硬编,分明是从生活里“捡”来的真实原型!
现实中,交通事故里的肇事方,哪怕监控拍得明明白白,照样胡搅蛮缠拒不认账;乱窜的电动车撞上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也能理直气壮撒泼打滚,非要认定“机动车就该让着我”。这些人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还会记恨指出问题的人,甚至变着法打击报复,更见不得别人比自己混得好,嫉妒心一上来就浑身不自在。
短剧中养女为了独占养父母的关爱,步步紧逼把亲生女儿逼得无容身之地,也在新闻里也见过类似桥段。某档《道德与法治》栏目曾播出过,一对中年夫妇年轻时因为家庭贫困把刚出生的女儿抱养给别人,十几年后事业有成,经过多方打听,辗转到某地福利院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女孩长得漂亮、嘴特别甜,特别讨人喜欢,立即接回家了。同时,知情人又提供线索说有一户人家收养的女孩也很像他们的孩子。
但是,夫妇俩认为这个女孩长得不漂亮,不善言谈,当场表示肯定不是亲生的。后来,经过亲子鉴定确认被普通人家收养的女孩才是亲生的。非亲生的女儿表示如果亲生女儿回来,自己绝不贪图富贵,马上回到福利院,但是夫妇俩已经和她有了感情,决定收养她。亲生女儿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也在亲生父母家里住过一段时间,但是看着父母和养女非常亲密,觉得他们都很虚伪、很虚荣,回到了养父母家庭。虽然养父母家很普通,但是对自己很好,一家人很和睦。
还有“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的家庭也不少,社会新闻报道过不少孩子被继母或者生父的女朋友虐待致死的事件,反映出了父亲作为监护人的严重失职。所以,短剧中经常有亲生女儿被继母、继子女扫地出门的桥段,可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了。
短剧中的反派角色是短剧剧情冲突的核心驱动力,围绕“阻碍主角目标”展开,性格和行为都服务于快速推进剧情。
反派角色大多数有以下几种特点:
目标明确且极端。多为名利、复仇、占有欲,目的直接不绕弯,比如抢夺主角的财富、伴侣或机会。
手段直白且狠辣。擅长伪装、挑拨离间、背后使绊,没有复杂铺垫,坏得 “明明白白”,让观众快速共情主角。
擅长道德绑架。用亲情、友情PUA主角,合理化自己的恶行。
见不得主角好。主角越顺利,反派越疯狂,冲突密度高。
性格有强标签。常见自私自利、嫉妒心极强、控制欲爆棚,或虚伪狡诈,特质突出不模糊,容易被记住。
抗压能力弱。一旦计谋被拆穿,很快崩溃或暴露更多破绽,推动剧情反转。
结局具有警示性。要么自食恶果、身败名裂,要么幡然醒悟(少数反转),结局闭环快。
观众对反派的厌恶源自太多现实中的“感同身受”,那些反派越胡搅蛮缠、无恶不作,越容易代入情绪,仿佛在剧里看到了曾经束手无策的自己。这些看似离谱的短剧反派角色,其实是高度浓缩了某些人性特质,快速突进剧情,强反转,构造短剧世界中的“理想国”,带来精神上的“爽感”。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 分享: |
| 注: |
| 延伸阅读 |
推荐:
又毒又顽固!竖屏短剧的反派为何执着睁眼说瞎话,坏得透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