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嫌疑犯"王俊凯"刷屏,谁在消费新闻的尊严?

媒体的底线在哪里,脸面又在哪里?
11月25日,义乌警方发出了一则关于“王俊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通报。
一般来说,警方发嫌疑人的通告,都会用“某某”来替代,避免可能引起的法律争议,除非是碰到严重的犯罪事件,影响到很多人利益的。
尽管警方在正文中明确标注了嫌疑人的年龄、籍贯等身份信息,但不少媒体在转发时,却非常刻意地突出“王俊凯被立案侦查”的字眼,把年龄、地区全部删去,将地方性的经济案件包装成一个“明星塌房”的爆点新闻。
很多平时根本没人看的官媒因此突然得到了10w+的奖赏。

这种行为完美印证了我几天前文章中一句批判:
我现在开始怀念那些传统媒体人了,没错,他们虽然没出过“10万+”,虽然每天写着照本宣科、不痛不痒的报道,但人家至少还要脸啊!
官媒这样搞,不是一个简单的“蹭热点”行为,而是一个给自己家招牌抹黑的行为。
你们考了专业的记者证,有新闻资质,难道就干这种违背职业道德的事吗?
“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风骨,哪里去了?
可以说近几年来,一些官方媒体的下限操作越来越让人困惑。
今年6月,“邓超,主动投案!”的标题就引发了全网误读,实际主角却是一名地方公职人员。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印尼首都清真寺爆炸55人受伤 嫌疑犯年仅17岁 |
瑞典抓捕一名为中国进行间谍活动的嫌疑犯 |
从过失杀人嫌疑犯到地铁英雄,美国司法的风向 |
嫌疑犯策划的是一场"火烧日本首相官邸"的行动 |
加拿大首都近郊住宅6人死亡含4孩童 嫌疑犯被捕 |
莆田悬赏5万!缉拿2死3伤案嫌疑犯 |
检察官笔记|多次翻供的杀人嫌疑犯 |
南医大奸杀案嫌疑犯 给人印象忠厚 |
英国警方:已逮捕一名23岁嫌疑犯 |
法国公布IS恐怖嫌疑犯详情(图) |
推荐:
36岁嫌疑犯"王俊凯"刷屏,谁在消费新闻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