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圈子 骗补助 套融资 学术骗子"郭博士"的商业闭环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被江苏科技大学公告解聘后,郭伟的人生经历正在被外界集体“解构”。
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骗子,在名利场内一路狂奔,直至成为了一所高校的“首席科学家”,这场闹剧才戛然而止。这一酷似电影情节的现实事件,留给外界的疑问一环接一环。
成为高校博导的两年间,郭伟身边的人并非没有质疑过他的真实水平。但郭伟的“盛名”又让这些质疑在人们心头盘旋,却迟迟未发。
在郭伟为自己虚构的履历中,他是一个集“高考状元”“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得主”“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荣誉于一身的天之骄子,自2003年起就一直在海外各大知名院校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直至2016年才回国涉足商业布局。
2025年之前,郭伟其人甚为低调,市面上有关他的报道寥寥。在得到江苏科技大学的相关身份后,郭伟的行事风格开始变得高调。直至2025年年初,一系列关于郭伟本人宣传类文章开始在一批媒体间涌现。
刘昊(化名)第一次见到郭伟大约是在2024年。他所在的高校创业圈子里,一个新项目找到“大牛”做背书是一件稀松平常之事。但这一次,刘昊看走了眼。“我和江苏科技大学都是郭伟事件的受害者,但如果不是江苏科技大学的背书,我们这些人又怎么会轻信于他。”
回顾郭伟近15年的经历,他究竟是如何一步步积累起让外界难起质疑的“名头”?进入江苏科技大学之前,他曾为自己披上哪些“马甲”,哪些人又成了他不断为自己贴金的垫脚石?
11月下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走访,试图还原一个截至目前不为外界所知的“商人郭伟”。
商业起点:构建初级的“知识产权”护城河和“大学特聘教授”身份
据目前能考据的公开资料,郭伟踏入商业领域的第一站,名为上海韬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韬鸿)。
2011年2月,上海韬鸿成立,最初的四名自然人股东分别为郭伟、黄毅、王菲芬和赵世新。郭伟和赵世新分别持股35%,是公司的受益所有人。11月24日下午,每经记者曾先后致电黄毅和赵世新,但电话均未接通。
在这家公司身上,郭伟布局商业版图的特征已经初露苗头——“疯狂”申请知识产权或专利。
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上海韬鸿密集申请了40余项专利。尽管注册名为一家化工公司,但在成立之初,上海韬鸿申请的知识产权却集中在保健品行列,养生壶、中药枕、负离子、足浴等是这些专利中的高频字眼。直至2012年下半年,上海韬鸿才开始申请包括阻燃剂等在内的化工方向的知识产权。
从性质上看,上述琳琅满目的知识产权与郭伟后续打造的纳米科学家人设关联并不密切。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以这家公司为原点,郭伟向外延展出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络。
2020年7月,上海韬鸿曾对外投资了一家名为上海德流沪大师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流沪大师)的企业,又在一个月后选择将股权转让。
从上海韬鸿手中接手股权的公司共有两家,其一是持股49%的上海屹锐实业有限公司,其二是持股51%的上海德礼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礼实业),后者的实控人名为王晨,曾是上海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
据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官方公众号信息,毕业于复旦、上海交大的王晨除了是德礼实业董事长外,还是大咖圈CLUB创始人、杨浦区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上海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导师、中科创大创新创业研究院研究员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众创空间创业导师。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蹭圈子 骗补助 套融资 学术骗子"郭博士"的商业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