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观点: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正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本文刊发在纽约时报观点版,作者莉迪亚·波尔格林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写作的主题涵盖世界、文化和政治,尤其关注人权移民、酷儿群体的生活和民主。




华盛顿,历经十年的激烈对立后,联邦政府刚刚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政府停摆。但有一点却在两党之间始终如一,那就是认为由美国建立并主导的世界秩序正受到中国的威胁,中国意图取代美国应有的主导地位。

有一个词概括了这种理论: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挑战主导霸权时,往往会引发暴力冲突。

在修昔底德的时代,是雅典挑战了斯巴达的霸主地位。这种模式在历史上反复上演,挑战者的野心和侵略行为,几乎总是以流血收场。

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颠覆了这一假设。在持续不断的混乱中,他的政府单方面对美国建立的全球秩序进行了彻底破坏——威胁入侵,肆意加征惩罚性关税,几乎放弃了长期以来的联盟。

相比之下,中国大多时候表现出对现状的冷静坚持。

局势发生了惊人反转,如今看起来,试图引爆修昔底德陷阱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站在世界之巅的美国,正在推翻自己建立的秩序。

这种跨党共识如今已出现裂痕,因为这是建立在对中国意图的误判之上。麻省理工学院期刊《国际安全》最近发表的一篇引发争议的论文对此提出了质疑。

三位东亚问题学者写道:“中国是一个注重政权稳定的维持现状国家,其关注点更多在国内而非对外扩张。”

这篇清晰冷静的分析,基于对大量中国文献和出版物的研究,包括官方讲话和学校教材。结论令人震惊。

作者指出,中国公开表达的领土诉求,仅限于长期声称拥有的台湾以及一些相对较小的边界地区。

他们写道:“中国的目标十分明确、长期稳定,而且范围有限。”

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多不是为了向外输出意识形态,而是为了巩固国内共产党政权。外部观察者眼中的进攻性行为,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应对内部问题。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外界有人将其视为一种准帝国主义的手段,用于赢得发展中国家的忠诚。但论文作者之一、乔治城大学国际关系学者Zenobia?Chan指出,这一倡议更多源于内部动因,而非全球野心。

她告诉我:“很多都是源于国内需要,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提出的。”

她还说,中国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未将这些投资用作推进全球野心的杠杆,除了长期以来要求合作国家承认“一个中国”政策并避免承认台湾独立,中国从未要求发展中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当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既不道德,也谈不上温和。在南海的咄咄逼人、在新疆的残酷镇压、对香港的打压,以及不顾台湾人民意愿坚持对台湾拥有主权的立场,都是对亚洲和平与秩序的重大挑战,也违背了基本人权原则。

最近与日本的外交争端——暂停海鲜进口、建议中国公民避免赴日旅行,也显示了中国展现威胁的能力。

但尽管这些行为令人不安,还远未达到重塑世界秩序的程度。中国似乎是在现有体系内主张自己认为的历史权利和国内事务优先权,在规则边界内活动。

而美国,尤其是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同样也并不具备谴责他国的资格。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中国"返老还童"背后的换血产业链 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的中国:存在感满满,却无所作为
    "扼住中国巨龙的锁" 台湾已逼近临界点… 跟进中国反制措施!香港政府"暂停"与日本总领事馆交流
    中国知名连锁超市1年关店2650家 "它们正在消失" 2025年薪六位数的美国人 感觉手头不宽裕了
    美国国土安全部账号IP在以色列引猜测 ... 中国态度强硬 高市不愿退让 中日关系有出路吗?
    西方再受挫:一座稀土矿最终落入中国之手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望美重返《巴黎协定》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