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最洋氣農村:全村都是混血 滿口東北話
黑龍江邊上有個宏疆村,165戶人家,75戶是混血。你走在村裡,迎面碰到的都是藍眼睛、高鼻梁,但開口說的是東北話。
這些人花了叁代時間,拼命往漢族裡嫁娶。不是為了攀附什麼,恰恰相反,他們想抹掉自己的俄羅斯面孔。

江邊的異鄉人
1917年,拾月革命的炮聲把壹批俄羅斯人趕過了黑龍江。他們在遜克縣邊境扎下根,男人砍木頭蓋房子,女人種地做飯,跟中國人壹起過日子。
時間久了,兩邊通婚成了常態,宏疆村就是這麼來的。
村裡的房子,跟普通東北農村沒什麼區別。土坯牆,紅磚瓦,院子裡堆著玉米秸稈,冬天燒炕,夏天在院子裡乘涼。
唯壹不同的,是村民的長相。
87歲的徐維剛是村裡最後壹個純血俄羅斯人。他叼著旱煙袋,坐在院子裡曬太陽。
俄語?早忘光了,他滿口東北腔,跟隔壁老王聊天,你根本聽不出他是俄羅斯族。
"我就是中國人,在這兒生在這兒長。"

徐維剛的戶籍證明上,寫著"無國籍"叁個字,這是目前唯壹能證明他身份的東西。
蘇聯名字被譯成特維申果·伊萬·安德烈耶維奇,但連他自己都念不順這個名字。

往北200公裡,內蒙古恩和鄉的情況類似,2631個人,柒成是混血。
金發碧眼的大媽在街上賣列巴,用東北話跟你討價還價。木刻楞房子,俄式教堂,草原牛羊。看起來像童話世界。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這些人花了叁代時間,拼命往漢族裡嫁娶。不是為了攀附什麼,恰恰相反,他們想抹掉自己的俄羅斯面孔。

江邊的異鄉人
1917年,拾月革命的炮聲把壹批俄羅斯人趕過了黑龍江。他們在遜克縣邊境扎下根,男人砍木頭蓋房子,女人種地做飯,跟中國人壹起過日子。
時間久了,兩邊通婚成了常態,宏疆村就是這麼來的。
村裡的房子,跟普通東北農村沒什麼區別。土坯牆,紅磚瓦,院子裡堆著玉米秸稈,冬天燒炕,夏天在院子裡乘涼。
唯壹不同的,是村民的長相。
87歲的徐維剛是村裡最後壹個純血俄羅斯人。他叼著旱煙袋,坐在院子裡曬太陽。
俄語?早忘光了,他滿口東北腔,跟隔壁老王聊天,你根本聽不出他是俄羅斯族。
"我就是中國人,在這兒生在這兒長。"

徐維剛的戶籍證明上,寫著"無國籍"叁個字,這是目前唯壹能證明他身份的東西。
蘇聯名字被譯成特維申果·伊萬·安德烈耶維奇,但連他自己都念不順這個名字。

往北200公裡,內蒙古恩和鄉的情況類似,2631個人,柒成是混血。
金發碧眼的大媽在街上賣列巴,用東北話跟你討價還價。木刻楞房子,俄式教堂,草原牛羊。看起來像童話世界。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東北最洋氣農村:全村都是混血 滿口東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