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常识是自然发生的?还是一种"传染病"?

昨天我们聊到了刘慈欣老师与江晓原老师那次著名的对谈思辨。


在谈话中,大刘老师为了给自己“为了文明延续,要吃人”的提案提供论据,说了这样一个想法:“要知道宇宙是很冷酷的,如果我们都消失了,一片黑暗,这当中没有人性不人性。只有现在选择不人性,将来人性才有可能得到机会重新萌发。”

而江晓原老师则认为:“如果我们吃了她,就丢失了人性,一个丢失了人性的人类,就已经自绝于莎士比亚、爱因斯坦、歌德……还有什么拯救的必要?”

抛开道义,你分析一下两人的思考模型,你会发现两人的分歧,归根结底是对道德、人性、文明的产生方式是有区别的——

大刘老师是一个“人性自发论”者,他一切观点的前提是认为只要人还活着,人性就有重新萌发的可能。所以他才将生存视为最高优先级,而认为人性、文明的萌发与复归,不是什么特别稀罕、值钱的东西,“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饥荒时代人相食一下,等到多收了三五斗米,日子过好了,人性也就回来了。

而江晓原持的则是“人性先决论”,他认为人性是文明存在的根本前提,一旦失却,就很难再复归,尤其是在一个对外封闭的内部环境下,失去的人性可能很难自发的重新生长出来。

这两个观点,到底哪一个更对呢?

我想,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大多数国人,不说十成十,至少九成九肯定会认为大刘老师是对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个话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就比较根深蒂固,上世纪70年代末的特殊年代结束后,以伤痕文学为代表的呼唤“人性的复归”“寻找回来的世界”的思潮也一度遍及全国。多灾多难、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治乱循环的中国人,习惯了在“乱纪元”先忍辱负重、苟且偷生下去,等到“恒纪元”再重新萌发人性与文明的思路。

可是江晓原老师却也不是没有赞同者,比如昨天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已故的王小波先生,在谈论对特殊年代的反思时,王小波先生就打过一个比方。

他说“理性就像贞操一样,一旦失去了,就不会再有”。


这大约是王小波先生在特殊年代,对人性的观察所得到的结论,那些被鼓动的丧失了理性、走向非人与疯狂的人们,除非遭遇外力的强制纠偏,他们很难再如同大刘老师说的那样重拾人性。

从文明整体而言,我们最终能结束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重新走上文明与繁荣的正途,也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开放让我们重新引进、而不是自发产生了许多一度丢失的文明、理性、商业规则,这些规则对我们保有今日的生活是如此的重要和值得珍视。

而王小波在统一篇文章中还说过一个更大胆的名言:“从逻辑上说,从一个错误的前提什么都能推出来。”这就是说,文明一旦踏入负文明,人类一旦习惯上吃人的滋味,除非遭遇外力的纠正,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大概率很难自己重归文明的正途,而会沿着那个错误继续发展下去,直至走入到一个错误的文明“进化盲端”当中,并在那里停滞下来。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悲剧了 加国失去这传染病消除状态 致死率75% 韩国列一级传染病 南亚已爆疫情
    致死率75%!韩国列"立百病毒"为一级传染病 因蚊媒传染病防疫不力,广东多个机构被罚
    全球最大"蚊子工厂"落成 成传染病克星 中疾控紧急提醒:不是感冒 传染病流脑正高发
    缅甸华人:断水断电医院瘫痪,担心传染病暴发 中国传染病通报案例逼近190万 30万属于乙类传染
    中国山东爆23种传染病 近6万人染疫 美国新"传染病",主要在政府高层传播...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