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靠国资兜底 最终 万科只成全了一个人
聚焦在微观,2018年万科设定了6300亿回款目标,但到9月时完成度还不到一半,回款出现问题,公司所有业务都可能面临停滞,与此同时,万科经营性现金流连续多个季度为负,房企融资渠道收紧,国内贷款出现负增长。
只不过有些讽刺的是,郁亮9月刚喊出“活下去”,10月份万科就吞并了华夏幸福的10个地产项目。2018年全年,万科总共收购了208家公司,合计收购对价人民币(专题)393.9亿。并且同一年,万科斥资1316亿元拿地,位居行业前列,之后的2019年,万科更是以1714.05亿元的拿地总价成为了当年的拿地王。

▲图源:万科2018年年报
万科的行动走了与口号背道而驰的方向。于是就回答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了望员看到了冰山,但依然避免不了巨轮沉没。
这或许也是一种无奈:2018年是郁亮顶替王石,正式接任万科董事长的第二年,也是结算他上任一年后的成绩清算时刻,新老板(深铁)仁至义尽,“只出钱不干政”,郁亮需要用漂亮的增长和规模,向市场和新老板、以及各大股东们证明自己。
所以,在 “活下去”口号的背景下,原本应该进入保守防御状态下的万科,此后两年间仍在高举高打。
行业惯例,房企的结算周期一般滞后于拿地的2.5-3年。于是在2021年,在万科上市了31年后,首次出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近乎腰斩的情况,万科开始为“言行不一”买单:
“我们的行为未能坚决摆脱高增长惯性,当追逐规模仍然流行、土地争夺愈演愈烈的时候,部分城市的投资追高冒进,对市场判断过于乐观,一些项目的投资预期没有实现,导致毛利率下滑。”业绩沟通会上,郁亮跟股东们公开检讨时如此解释到。
此后两年,郁亮再下危机发言,称行业进入“黑铁时代”,万科不再有激进之举,但行业颓势难以挽回,万科的开发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降低,而从白银时代就被郁亮安排上的多元化转型(物业、物流、长租公寓、商业地产、酒店与度假等等业务),在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后,终于在2022年实现了整体盈利,开始为集团贡献正向利润,只不过具体数据并未在财报中显示,想来杯水车薪。
最终,万科也陷入了泥淖。
就像那艘“不沉之船”,当所有的偶然同时发生,沉没便成为必然。对于很多人来说,万科就是行业的那艘“不沉之船”。
03等待新篇章的开启
相比泰坦尼克,万科的幸运之处就在于:救援船就在它的身后。但所有人都知道:深铁的作用更在于救急,而不是救命。
以2024年的数据做参考:
2024年全年,深铁的营收为211.89亿元,而万科的营收超过了3400亿元,同时,2024年万科的资产规模达到了1.29万亿元,但深铁的资产规模总计为7462.81亿元,仅从摆在台面上的数字来看,深铁的轻舟无法超度万科这艘巨轮——
万科只能自渡。
眼下,深铁对万科的救援也响起了警报声:
前不久,万科与深铁签订框架协议,协议称,2025年至2026年万科2025年股东大会召开日(也就是最晚于2026年6月30日之前),深圳地铁分批向万科提供本金总额上限为220亿元的股东借款,万科须向实际发生的每笔借款提供抵质押担保。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只不过有些讽刺的是,郁亮9月刚喊出“活下去”,10月份万科就吞并了华夏幸福的10个地产项目。2018年全年,万科总共收购了208家公司,合计收购对价人民币(专题)393.9亿。并且同一年,万科斥资1316亿元拿地,位居行业前列,之后的2019年,万科更是以1714.05亿元的拿地总价成为了当年的拿地王。

▲图源:万科2018年年报
万科的行动走了与口号背道而驰的方向。于是就回答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了望员看到了冰山,但依然避免不了巨轮沉没。
这或许也是一种无奈:2018年是郁亮顶替王石,正式接任万科董事长的第二年,也是结算他上任一年后的成绩清算时刻,新老板(深铁)仁至义尽,“只出钱不干政”,郁亮需要用漂亮的增长和规模,向市场和新老板、以及各大股东们证明自己。
所以,在 “活下去”口号的背景下,原本应该进入保守防御状态下的万科,此后两年间仍在高举高打。
行业惯例,房企的结算周期一般滞后于拿地的2.5-3年。于是在2021年,在万科上市了31年后,首次出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近乎腰斩的情况,万科开始为“言行不一”买单:
“我们的行为未能坚决摆脱高增长惯性,当追逐规模仍然流行、土地争夺愈演愈烈的时候,部分城市的投资追高冒进,对市场判断过于乐观,一些项目的投资预期没有实现,导致毛利率下滑。”业绩沟通会上,郁亮跟股东们公开检讨时如此解释到。
此后两年,郁亮再下危机发言,称行业进入“黑铁时代”,万科不再有激进之举,但行业颓势难以挽回,万科的开发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降低,而从白银时代就被郁亮安排上的多元化转型(物业、物流、长租公寓、商业地产、酒店与度假等等业务),在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后,终于在2022年实现了整体盈利,开始为集团贡献正向利润,只不过具体数据并未在财报中显示,想来杯水车薪。
最终,万科也陷入了泥淖。
就像那艘“不沉之船”,当所有的偶然同时发生,沉没便成为必然。对于很多人来说,万科就是行业的那艘“不沉之船”。
03等待新篇章的开启
相比泰坦尼克,万科的幸运之处就在于:救援船就在它的身后。但所有人都知道:深铁的作用更在于救急,而不是救命。
以2024年的数据做参考:
2024年全年,深铁的营收为211.89亿元,而万科的营收超过了3400亿元,同时,2024年万科的资产规模达到了1.29万亿元,但深铁的资产规模总计为7462.81亿元,仅从摆在台面上的数字来看,深铁的轻舟无法超度万科这艘巨轮——
万科只能自渡。
眼下,深铁对万科的救援也响起了警报声:
前不久,万科与深铁签订框架协议,协议称,2025年至2026年万科2025年股东大会召开日(也就是最晚于2026年6月30日之前),深圳地铁分批向万科提供本金总额上限为220亿元的股东借款,万科须向实际发生的每笔借款提供抵质押担保。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又靠国资兜底 最终 万科只成全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