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杨振宁先生想说什么?

我知道,杨先生是很有雅量的人,不会在意网民的言论。在编辑《晨曦集》第一版和增订版的时候,他原本是可以把曾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的为自己辩护的文章收入,因为这是他唯一一篇全面回应“杨李之争”的文章,在他最近十年的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他显然不希望这件事再次成为热点,于是坚持不收。《晨曦集》第一版中只收入了《伯恩斯坦的独白》一文,意图告诉读者,1963年在《纽约客》发表《宇称问题侧记》一文导致杨李决裂的伯恩斯坦,后来曾表示忏悔,也认为自己不该将两人合作的秘密公开发表出来。杨振宁对伯恩斯坦的忏悔做了一些评注,并没有表露对李的态度,不涉及是非褒贬。他只是表达了一个观点:对于这种重大科学发现的合作者来说,双方合作的细节属于隐私范围,他人(包括记者)不应试图窥探。


但是,与李政道的分手,终归是杨振宁的一个心结,是他心头抹不去的创伤,他曾说,这次分手给他带来的精神痛苦,超过一次离婚。在人生的最后日子里,他自然也希望读者对他有一个公正和全面的认识。所以编辑《晨曦集》(增订版)时,他最终还是决定收入吴健雄给他的信。



吴健雄致杨振宁信

这封信写于1983年,全文不长,照录如下:

振宁:

十天以前,接到您寄赠的论文汇集,当晚我即开始从头阅读,越读越有兴趣。一方面,您对近代物理发展的历史,做了明晰有条理的简介。同时,您把最近的过去,心头不如意事也坦白地布开,使人读了非常感动。第二天早上我给您打电话致谢,知道您在外旅行尚未归来,所以现在特此书面致谢,专此敬祝

俪安

健雄 上

七月九日


吴健雄所读到的“论文汇集”,就是1983年出版的英文版《杨振宁文选》,而她所谈的“您把最近的过去,心头不如意事也坦白地布开”,指的就是杨振宁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那篇论文后面,加了一段评述,谈及他和李政道先生合作的过程和两人对此回忆中的分歧。所谓“不如意”,其实是杨先生感到自己多年来和李政道亲如兄弟,但最终两人却因不能相互理解而导致决裂,心里十分难过。很多读者都知道吴健雄是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宇称不守恒”原理的实验证明,就是李政道委托给吴健雄的实验团队完成的。人们很容易会相信,在“杨李之争”中,吴健雄会倾向李政道一边。但是这封信吴健雄以“使人读了非常感动”八个字,表达了她对杨振宁的充分理解。为什么会使用“感动”这个字眼?我想,吴健雄显然是注意到,杨在这段评述中谈及那篇诺奖论文原本是他主导的,但完成后的署名为李在前,杨在后,杨的解释是:

简而言之,我考虑过把我的名字放在第一位,但后来决定不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不喜欢计较名字排序,二是我想帮助李在事业上发展。

可以说,是杨先生这种大度和谦让的精神感动了吴健雄。这从侧面说明了吴健雄对杨振宁所述事实的认可。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杨振宁逝世半月,翁帆独守"归根居",近况如何? 翁帆成清华讲师 续写书籍 穿搭黑衫尽显低调
    翁帆新住所曝光:家里还挂着杨振宁103岁生日横幅 翁帆入职清华当讲师?目前官网师资板块尚无其名字
    杨振宁三位子女给翁帆的感谢信是真的吗?不可靠 翁帆近况曝光:吃饭仅两荤一素 食堂解决
    上亿现金资产需3人平分!翁帆仅能到手5000万左右  (1条评论) 翁帆被曝已经找到新的居所 搬出旧居
    杨振宁:三四十年之后,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是罗曼史 长相似明星,杨振宁之父——杨武之的传奇人生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