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赛道,看这个村集体如何"出招"

尽管有政策支持,但贺天荣感到,目前市场上这种精良的“文旅短剧”几乎是一片空白。“其实它落实起来并不容易。”他解释说,与商业短剧密集的“钩子”“爽点”相比,正能量类型的故事往往比较“平”,“元素加入得生硬,就会有宣传说教的味道。”他说,这可能是“文旅短剧”至今仍然没有做起来的原因。
“打广告”

在村委会与贺天荣的第一次合作中,《仙旅》的剧本几乎是为白箬村量身定制:全剧一半以上的场景取自于村庄外景,剧中男主角名字叫“白箬”,特别是在剧情里,“要让观众看到有识别度的白箬符号”。
然而,要把这种“文旅元素”不动声色地加入到剧情里,在不影响观感体验的同时,既能推动故事发展,又能锦上添花并不容易。
“要找到一个结合点。”贺天荣打了个比方,“比如剧中有一段,玄天宗弟子举行一个选拔赛,我们就在文斗里加入了‘猜药名’环节,对应的谜底正是白箬村种植的特色中药材。”
“专业的事情我们不懂,但不管如何创作,不能离开我们白箬,这是我们唯一的要求。”屈吕福说,“就和打广告是一样的。”
2024年6月,临海市白箬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成立,得到村里几个在外办厂的老板支持,先后注资400多万元,这里面包括屈吕福个人筹集的资金,以及两个企业家协会的赞助费。此外,村集体以“环境资源”入股30%,为拍摄提供所有外景场地和相关的资源调配。
虽然占股不算多,但白箬村的眼光并非仅限于此。“我们不光盯着这30%的股份,而是要通过项目运作,把大家都调动起来,也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盈利机会。”
以前做康养项目时,基本只有几名村干部在搞,最终也就不了了之。想到这一点,屈吕福下决心在新项目里补上这一课。“在实现共富的同时,让更多人关心家乡发展,参与到村庄事业里来。”
最先影响到的是邵全洪,他是最早参与剧组事务的普通群众,因为弟弟是村委会干部,从村里搞康养公司开始,他就一直“里外两头跑”,外边经营彩灯厂,村里帮忙做项目。这两年,因为担任了专职“场务”,他的精力逐渐转移到村里来。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短剧赛道,看这个村集体如何"出招"